中心首页 > 下辖各园 > 明德幼儿园 > 家长看台 > 保健知识 > 正文

关于百日咳你应该知道的事

发布时间:2024-04-15文章来源:上海儿童互联网医院 浏览次数:

  1. 什么是百日咳杆菌?

    百日咳鲍特菌,又称百日咳杆菌。表达多种毒力因子,产生大量毒素和生物活性产物,最重要的毒力因子是百日咳毒素。

  2. 如何流行传播呢?

  3.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三、为什么百日咳会流行呢?

    (一)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

    (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

  4. 感染后的表现如何呢?

    潜伏期5~21天,一般为7~14天。分为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同时要关注并发症。

  5. 卡他期。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阵发性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该期排菌量达高峰,具有极强传染性。持续1~2周。

    (二)痉咳期。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痰,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痉咳次数随病情发展而增多。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可致舌系带溃疡,面部、眼睑浮肿,眼结膜出血,鼻衄,重者颅内出血。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咳嗽后常会引起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此期一般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无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2~3周。

    (三)恢复期。痉咳逐渐缓解,咳嗽强度减弱,发作次数减少,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阵发性痉咳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四)并发症。多见于新生儿和6月龄以下婴儿,以肺炎最常见,亦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肺动脉高压、窒息和脑病等。1.肺炎可原发于百日咳,也可继发于其他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或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2.肺动脉高压可见于少数患儿,严重者可导致猝死。3.百日咳脑病主要发生于痉咳期,可表现为惊厥、抽搐、高热、昏迷等。恢复后可能会遗留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

    五、如何预防百日咳杆菌感染呢?

    (一)一般预防措施

    1.咳嗽持续2周以上、伴有痉挛、程度剧烈,尤其是咳得整夜睡不着觉、眼睛充血,或身边有类似病例后自己突发咳嗽,应主动前往医院。确诊后要及早隔离,切断传染源。

    2.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

    3.做好房间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56℃30分钟、日光照射1小时、干燥3~5小时可灭活。

    4.易感人群做好日常防护。小孩、年老体弱者、孕妇等易感人群在百日咳流行季,尽量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地方。

    5.在公共场所注意戴好口罩,避免跟咳嗽患者接触,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同时保证勤洗手、适当锻炼、清淡饮食,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二)暴露后预防。以下人群建议暴露后预防: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婴幼儿、家庭内和托幼机构的密切接触者、有明确接触史的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婴幼儿看护者、新生儿病房医务工作者。在暴露后21天内(尽可能暴露后1~2周内)接受药物预防或者紧急接种疫苗预防(我国尚无6岁以上儿童和成人用含百日咳成分疫苗),药物选择、剂量、疗程与治疗相同。

    (三)疫苗接种。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明德幼儿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