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首页 > 下辖各园 > 紫薇幼儿园 > 家园共育 > 保健知识 > 正文

幼儿园秋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5-09-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秋季是幼儿园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为病毒和细菌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容易感染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水痘等传染病。


一、重点传染病针对性预防措施


1. 流行性感冒(流感)


•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接触。


• 症状:高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


• 预防措施:


• 疫苗接种:每年秋季为幼儿接种流感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 手部卫生:教导幼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


• 环境管理:每日开窗通风3次以上,流感高发期避免组织集体活动。


2.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


•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被污染物品。


• 症状:发热、手足皮疹、口腔疱疹。


• 预防措施:


• 消毒隔离:玩具、餐具每日高温消毒,发现病例后立即隔离,接触者观察7天。


       • 疫苗接种:推荐2-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降低重症风险。


• 症状监测:每日晨检重点检查口腔和手足皮肤。


3. 诺如病毒性肠胃炎


•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被污染食物和水。


• 症状:恶心、呕吐、腹泻。


• 预防措施:


• 食品卫生:避免生食贝类等高风险食物,饭菜保持新鲜。


• 呕吐物处理:用含氯消毒剂覆盖呕吐物,浸泡消毒30分钟以上。


• 返园标准:患病幼儿症状消失72小时后方可返园。


4. 水痘


•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直接接触疱疹液。


• 症状:全身性皮疹、瘙痒、发热。


• 预防措施:


• 疫苗接种:落实两剂次水痘疫苗接种,接触者3天内应急接种可降低发病率。


• 隔离管理:患者需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


二、园所综合管理要点


1. 健康监测与报告制度


• 晨午检:每日检查体温、口腔及皮肤状况,缺勤幼儿进行病因追踪。


• 疫情上报:发现聚集性病例(同一班级3例以上)需2小时内报告疾控部门。


2. 环境清洁与消毒


• 空气消毒:每日紫外线灯空气消毒1小时,活动室保持通风。


• 物品消毒:桌椅、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用含氯消毒剂擦拭3次/日;被褥每周日光暴晒;玩具分区使用并执行“一用一消毒”。


3. 营养与运动支持


• 科学膳食:制定带量食谱,保证蛋白质与维生素摄入,避免生冷食物。


• 户外活动:每日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分段午睡增强体质。


4. 家园协同教育


• 家长课堂:普及家庭防护知识,如患病期间避免串门、外出佩戴口罩。


• 复课标准:家庭与幼儿园同步执行“症状消失后48小时复课”,避免交叉感染。


三、特殊场景应对策略


1. 班级疫情暴发处理


• 快速隔离:将疑似病例转移至独立观察室,联系家长就医。


• 全面消杀:对病例所在班级的桌椅、玩具、餐具等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擦拭。


• 动态监测:对密切接触者实施7-14天健康追踪,家长每日反馈体温及症状。


2. 季节性调整措施


• 气温变化应对:根据天气增减幼儿衣物,避免着凉或过热。


• 活动安排调整:疫情暴发期间暂停混班活动、户外集体游戏,班级实行分时段接送。


四、长期防控机制建设


1. 应急预案优化


• 定期召开专项会议,分析疫情传播原因,完善晨检项目、家长健康承诺书制度。


2. 健康教育常态化


• 通过儿歌、绘本等形式引导幼儿掌握七步洗手法、打喷嚏礼仪等技能。


3. 师资培训强化


• 组织全园教职工参与防控培训,确保消毒流程及防护措施标准化。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宣丽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