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将至,伴随着高温潮湿的天气,蚊虫大量孳生,登革热的流行也逐步进入高峰期。
一、登革热是什么?有啥症状?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江苏主要通过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也叫“亚洲虎蚊”)的叮咬传播和扩散。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39℃以上)、“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和关节肌肉疼痛)和“三红”(面部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部皮肤潮红)。所以,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以上疑似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近期有境外登革热流行区域旅居史的患者,在出现以上症状后,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排查。
二、登革热的传染源是谁?谁是易感人群?
登革热患者(尤其是发病1~3日内的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
登革热的易感人群主要为登革热预后二次感染者、婴幼儿、老人、孕妇及体质较差或伴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以及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人群。
三、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生活习性?更喜欢谁?
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是“半家蚊”,偏吸人血,活动高峰为上午和傍晚。它喜欢孳生在小型的积水容器中,如室内的插花瓶、水缸、痰桶和花盆托等、房前屋后堆积的罐缸盆桶等,以及在远离人居竹林的竹筒、树洞、石穴等积水处孳生。
白纹伊蚊对人体的体温和气味极其敏感,通常体温偏高、代谢旺盛以及经常化妆的人群更容易被白纹伊蚊叮咬。
同时,防蚊能力弱的人,如老人、婴幼儿、孕产妇等也应做好重点防护。
四、如何预防登革热?
⒈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
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蚊虫进入室内;
使用电蚊拍、气雾剂、蚊香等对室内的少量蚊虫及时进行杀灭。气雾剂和蚊香一般需要在无人情况下使用并关闭门窗30分钟,开窗通风后人再进入;
室内水培植物等积水3-5天更换一次,及时清理室外各类废弃积水容器,翻盆倒罐,防止积水孳生蚊虫幼虫;
上午和傍晚是白纹伊蚊(花蚊子)活动的高峰时间,此时到小区散步时要穿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同时,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驱杀蚊虫的产品,产品标签应标注有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等信息。注意查看产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买到过期产品。
⒉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个人尤其是易感人群,平时应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必要时,易感人群可通过使用驱蚊花露水等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
⒊疑似感染,及时就医。
虽然登革热是一种具有自限性倾向的传染病,无并发症患者的病程约为10天,且通常预后良好。如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应尽快到医院就诊,确保自身健康安全,也避免成为新的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