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2月课题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3-04-0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多元文化”视角下,幼儿园“微·博”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规划

立项编号

21A16XQSZ219

出席对象

全体教师

地点

三楼会议室

时间

2023223

研究主题

课题计划交流及班级文化课程的实施现状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审议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并对上学期开展的课程进行新方向的思考。

研究方法

理论学习、调查研究

 

 

 

 

 

 

一、审议课题研究学习工作计划

陈敏洲:课题计划的制定能够从各班文化课程开展的现状着手来研究,有较好的研究意识,能够在把握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来确定研究主题和内容,有较好的课程意识。

何怡雯:2月和3月的活动感觉有些相同,都是对一学期班级文化课程的计划。

许佩琦:3月活动中的班级文化课程方案粗线条的实施计划,接下来还要对上面这个计划的具体活动规划。

秦忆琳:中期交流和最后的阶段性成果交流感觉时间上间隔的不长,有可能到时候没有更多新的研究成果。

赵海蓉:我们可以利用工作室QQ群将班级文化课程开展的情况及时地在群中分享,比如小组间也可以创设小组研究QQ群,这样研究的成果会更加及时有效。

二、结合班级文化课程开展现状照片,分析研讨上学期实施后的经验和困惑

⒈各班教师结合上学期文化课程开展照片就研究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享

1本班开展的是茶文化的活动,进行了观看茶叶的制作过程视频、尝试泡茶、观察茶叶、还有尝试做橘子茶等。问题:就是幼儿对于茶叶观察暂时就只用眼睛看为主,还没有多感官参与,然后不知道如何深入进行茶文化的活动,还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让幼儿体验和感受茶文化。

许佩琦:茶文化可以从小班幼儿熟悉的茶开展,例如上学期我们探索过水果茶,这学期可以继续从水果茶着手来开展研究,让小班幼儿做水果茶、观察水果茶、吃水果茶等来探索。

陆雪:水果茶是适宜小班幼儿开展的茶文化体验课程。

2:本学期继续开展拓印活动,之前的拓印比较简单,又容易出效果,比较适合小班的孩子。这学期难度进行一些提升,主要围绕自己制版尽行拓印。

陈敏洲:可以给我们展示一些你们拓印的作品吗?可以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开展一些简单的易操作的拓印活动。

3:成功的经验:在科探区提供了一些的探索材料,吸引孩子去感受和探索不同的影子。问题:探索比较简单,和主题皮影戏之间联系不多。

陈敏洲:这里有一本《幼儿园传统文化区域活动》的书,这里有科学光影的游戏参考,可以学习下。

严佳慧:我准备选择一些简单的绘本故事和幼儿一起尝试进行皮影戏的制作和游戏。

4:成功经验:帮助幼儿了解茶文化,品尝了茶,知道生活中很多食品里都有茶,幼儿对茶产生兴趣和父母一起泡茶,促进亲子交流。在下午点心时间用水果来泡果茶,小朋友都很喜欢。存在问题:茶的种类很多,有些茶叶相似度很高,较难帮助幼儿区分茶叶,不同的茶叶泡出来的颜色也不相同,幼儿观察注意力不集中,较快丧失兴趣。关于茶文化的活动还可以怎么丰富,深入。

陈敏洲:小4班可以和小1班一起尝试探索水果茶课程,进行同题异构的研究,接下来一起互动研究。

1:如何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保持教师的开展热情?

陆辰诗雨:上学期我们探索造纸的活动,我们基本上制作出了纸,但是发现造纸活动比较适宜人少一点的活动,在班级中大规模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冯傲琳:造纸还是有很多的研究价值,还可以将造出的纸投入到美工区等进行后续的游戏。

许佩琦:之前我们班就是开展的造纸活动,还是有很多可以开展的点的。

2 :我们在原本编围巾、编帽子、十字编的基础上,这学期增加了穿插编、编手链、编小鱼和编花篮,很多幼儿都很感兴趣、并且乐意学习和持之以恒完成作品。上学期大部分人都不会编所以就先收了起来,这学期在饭后时光幼儿很多都会去拿了编织,问题:小朋友会编花篮,但是不太会给花篮收紧,怎么让幼儿会收紧?

王思倩:编织的篮子需要小朋友们更强的动手能力,其实对于成人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编织游戏可以进行初步尝试,编织作品适当呈现出的效果差一点也没事。

3:幼儿在剪纸的过程中会出现浪费纸的情况,幼儿频繁地换纸剪,如何减少这种现象?幼儿会出现拿着剪刀跑的现象?如何进行安全用剪刀的教育?

王思倩: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的剪纸游戏,比如立体剪纸、主题剪纸等,你可以结合主题活动进行选择开展。

4 :开学第一个月我们开展了立春、雨水两个节气的活动,结合二十四节气书开展了对各个节气的变化、习俗的认知活动,在区域中绘画了梅花作品,以节气角的形式呈现。问题:节气活动如何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在幼儿园里进行?立春做春卷、雨水种植、感觉每个节气都有特色的活动,如何做深入,不然一直在开展新的活动……

陈婷:这样的时效性活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规划,例如春分的活动可以提前几个礼拜开始预设活动,等到春分来的时候就可以及时地开展了,后续也可以就春分与其他春天节气的联系进行关联活动。

2:经验:结合了幼儿年龄特点,恰逢幼儿对于书写感兴趣并且有能力书写的阶段,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需要幼儿书写姓名的环节,幼儿也具备一定的经验,所以活动开展的过程很顺利。存在问题:幼儿对于自己的姓氏、姓名很感兴趣,愿意书写,但是对于同伴或者是其他班级幼儿的姓氏,首先是不感兴趣,其次幼儿的识字量也没有那么大,所以在后期统计过程中存在很大问题,预计的幼儿园百家姓不能顺利完成。新学期计划:紧密结合班级篆刻博物馆以及课程行进到最后的夏季季节特色,本学期计划将成果调整为姓氏装饰、姓氏章作为落款的扇子。

陈婷:我们班的百家姓到目前为止有一定的开展难度,因为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进行全园性的统计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我们就结合大班年级组其他班级的文化课程,进行名字章的制作,还可以和大三班的扇子联动,将姓名章敲在扇子上,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孩子们。

3:成功经验:在开展“家乡传统美食”班本活动中,我们班级的家长配合度非常高,幼儿通过家长的讲述,以及协助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了自己家乡的美食,对家乡美食有了一种热爱和自豪,在后续的谈话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幼儿能够更好的表达了自己家乡美食的特点等,对这一主题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存在问题:出于疫情以及安全卫生的考量,家长无法进入幼儿园来进行家乡美食的制作,幼儿也无法将自己家乡美食的实物带入园进行品尝,使得很多后续活动无法开展。

金君:上学期开展的美食课程受到疫情的原因,很多吃的东西不能投放到班级中,所以开展就这样戛然而止。这学期我们将开展美工区中的扇子,与大1班的文字博物馆进行联动,在扇子上进行题字,与大2班的百家姓章进行联动,与大4班的青花瓷进行联动,在扇子上进行题画等。

4:成功经验:提供多种探索材料供幼儿探究并选择合适的幕布来制作皮影戏台。存在的问题:之前有老师提倡分为台词组、表演组等,但当台词组设计好台词后,表演组不能很好的进行表演,大多是原创或临时想的台词,有什么好的方法?

陈雨洁:在上学期实际开展过程中,幼儿在按照剧本表演的过程中没有按剧本来,很多还是比较临时性的表演,表演比较有难度。所以这学期结合美工区中的青花瓷图案进行文化课程探究,也是与大班年级组的其他班级进行联动探究,可以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专题课程。

⒉根据本学期研究主题进行项目小组分工

分组情况:

美工组:小2——中2——中3——大2——大3——大4

茶文化组:小1——小4

自然组:中1——中4

光影组:小3——大1

三、理论学习

学习内容:《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式课程研讨》第四章“课程设计”

陆辰诗雨: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明确了课程内容,通过纸文化让孩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课程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中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如深度思考的能力、探索能力等让幼儿沉浸其中。

陆雪:中班幼儿动作能力明显发展,感官能力增强,有意注意和想象水平提高。因此,幼儿活动范围扩大,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造空间。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提供充足运用感官去探索、了解新鲜事物的机会,追随他们不断拓展的脚步和不停问“为什么”的兴趣点。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点不能局限于眼前的事物,要在实施过程中给予他们不断拓展延伸的平台。

冯傲琳: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不仅能让孩子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其的专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得以传承。

陈敏洲:在课程设计时教师要提前对主题活动进行全局的思考,思考各个活动线索、活动内容,活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是否适宜幼儿发展水平等。

孙凌云:在主题课程设计时要基于幼儿的兴趣,用幼儿喜欢的、好玩的方式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并且制定合理的计划,注意包含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王思倩: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强调园本建设这为较好实现传统文化入园提供了条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极具民族特色,并不完全适用于幼儿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课程时,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筛选,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且易于幼儿理解的内容,不能生硬地将相关内容直接引入课程教学。首先,教师要考虑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价值导向,帮助幼儿形成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价值观;其次,课程设计要与幼儿的学龄特点、幼儿园的教学规划相适应,充分考虑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学习兴趣,选择适应幼儿成长需要的教学内容。

严佳慧:书中提到了主题传统文化课程,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基点、核心,让其渗透、融合各领域的教育教学内容,从而建构成的独特性、综合性的课程。这学期我们班开展皮影戏的课程,也要围绕这些要点来进行开展,同时以文字、图片、记录表等方式来展示,一起见证孩子在活动中的成长。

韩维维:对幼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创设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传统节日、区域活动、主题活动、专题活动及亲子活动等多样化的实施路径,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教育资源,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浸润幼儿心灵,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许佩琦:本章内容让我们对主题式的传统文化课程有了进一步认识,也让我对我们幼儿园的园部课程建设有了更多的思路。在构建多元文化课程时一定要明确课程目标,即想要幼儿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探讨研究思路时,也要紧扣研究目标,并且根据幼儿的需求结合多元资源开展课程。

陈婷:主题式传统文化课程应该是浸润式的,除了外在环境中的熏陶、渗透外,更需要帮助他们在内心植入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还要抓住班级幼儿的兴趣与特长,形成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课程活 动。

金君:通过文章的阅读了解到传统文化的课程可以根据具体确立的主题来进行目标的思考。例如我们班接下来将要开展的有关“扇子”主题的目标可能就会让幼儿先了解有关扇子的来源以及成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原因,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扇子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让此次研究以幼儿为本。

陈雨洁:在实施班级文化课程时,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该文化,才能更好地将该文化融合于各项课程和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地氛围中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同时,我们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创设幼儿喜欢的、好玩的的文化课程,并用客观且正确的评价来记录幼儿的成长。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们了解了学习工作计划,并且就这学期要开展的班级文化课程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研究思路,我们在研究主题相同的基础上,组成了不同的项目研究小组,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希望可以利用这样的形式提高研究效率,在研讨时也更加有针对性和价值性。

物化成果

调整后的课题研究计划以及项目组的分工等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宣丽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