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享人结合本班情况介绍节气文化课程学期计划并进行集体审议 ㈠分享中四班节气文化课程学期计划 陈敏洲:我们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教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节气文化开展课程活动。我将从课程实施背景、课程概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环境、课程实施等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是课程实施的背景,“节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的自然研究成果。在我园“多元文化视角下,幼儿园‘微·博’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下,节气文化成为引领幼儿感受文化魅力、开展班级课程的切入点。恰逢春季万物生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认知节气文化的同时,通过体验特色的节气活动来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从而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然后是节气文化的概念,“节气文化:反应自然节律变化,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包含丰富的民俗事象的民俗文化。节气文化课程:以节气文化为课程内容,融合多领域、多途径教育教学内容,使幼儿认知、体验节气文化的主题式课程。” 接着是节气文化课程的目标,“⒈结合节气绘本、节气视频等媒介,以幼儿园及身边的自然现象为观察内容,了解节气的名称、变化、习俗等。⒉通过特色节气活动,感受节气的特点,培养对传统节气文化的兴趣。” 还有我预设的节气文化课程的活动内容,因为节气的及时性,所以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清明节气来进行活动预设,“⒈集体活动:认识清明(综合);古诗《清明》(语言);画卵、自制风筝(美术);《郊游》(音乐)⒉区域游戏:美工区(自制风筝);生活区(自制青团、剥蚕豆);语言区(节气绘本、清明古诗);自然角(春季动植物观察记录)⒊角色游戏:春季美食街、花店⒋日常活动: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植树、牵钩、插柳⒌家园合作:扫墓、踏青、吃青团”。 其次是课程的环境创设,“㈠区角环境⒈节气角(主题式集中呈现环境)“节气主题馆”⒉自然角(动物、植物)“节气植物园”⒊美工区 (时令美术活动)“节气美术馆”⒋语言区(我的节气故事)“节气国学馆”⒌表演区(节气表演)“节气小剧场”⒍生活区(时令蔬果)“节气美食街”㈡主题墙”。 最后是课程的实施,“实施前期:活动计划、方案等。实施中期:观察记录、环境呈现。实施后期:活动反思、活动评价”。 ㈡集体审议节气文化课程学期计划 陈敏洲:大家对以上节气文化课程学期计划有什么想法和调整建议吗? 许佩琦:大家在文化课程活动计划的预设时,需要在课程背景中加入与园部课题相关的内容,大家的课程研究都是园部课程研究的内容之一。 孙凌云:在课程概念的预设时,在网上没有搜索到相关的专业理论解释。 王思倩: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对课程中文化概念进行界定,比如我们班的拓印文化,就是孩子在拓印活动中感受拓印技术的一种文化体验课程。 韩维维:在预设文化课程目标时,不知道怎么设计? 陈敏洲:像我们班的节气文化课程,我就是根据节气文化的内容,从中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预设了知识层面的了解节气名称、习俗等,预设了情感层面的培养对节气文化的兴趣。这样也显示出你的班级文化课程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陈婷:我对于课程内容有自己的想法,我是根据工作室计划来预设我这学期百家姓文化课程的活动内容,从活动计划的制定到具体活动的预设到班级文化环境的创设到课程中期的回头看到结合园部游戏节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再到最后学期末对本学期班级文化课程活动的回顾和反思。 许佩琦:是的,这是另外一种学期计划的预设方式,陈婷老师能够结合工作室计划的走向紧紧贴合活动规划来预设班级文化课程的学习实施走向,值得大家借鉴。 陈敏洲:课程环境,除了班级区角环境和主题墙,还有其他的吗? 王思倩:还有走廊的课程墙面环境、走廊里的格子展示柜可以纳入。 冯傲琳:还有班级里幼儿小柜子上面的区域也可以进行作品的展示。 ㈢形成审议后的班级文化课程学期计划新模板 二、以项目小组的形式研讨各班文化课程的学期计划并进行调整 ㈠按项目分组(小2中2中3美劳组、大2大3大3合作组、小1小4茶文化组、中1中4自然组)研讨各班文化课程学期计划 ⒈美劳组: 王思倩:我们班是以拓印为主题的文化课程内容,在本学期的文化课程开展中,主要围绕自己设计图案进行拓印,这对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将放慢课程进度,在幼儿自主设计前给幼儿进行集体活动,来认识各种不同的拓印图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游戏来给幼儿充分的时间进行设计和制作。 冯傲琳:我们班本学期主要是围绕编织手袋的活动开展,我将通过美术欣赏活动来引导幼儿感受编织的美,依次来激发幼儿对设计编织样式的兴趣,从而延伸到生活区中的制作编织手袋。 陆雪:我们班本学期将开展主题剪活动,主要是根据主题进行的剪纸游戏,例如在春天主题活动中进行花朵剪纸等活动。 ⒉大班合作组: 陈婷:我们班的百家姓文化课程中会开展集体活动和区域游戏,区域游戏暂时预设的是在语言区和美工区中的活动,会不会开展的区域比较少。 金君:百家姓课程活动可以结合你们班毕业典礼开展,例如让孩子们背诵百家姓,然后穿上汉服,进行朗诵活动。 陈雨洁:我在预设学期计划时,比较多地预设的是集体活动,有的集体活动可以在区域中进行,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触和深度体验青花瓷陶瓷文化。 ⒊茶文化组: 孙凌云: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水果茶是适宜他们的年龄段开展的文化课程,我们将从水果茶的制作方法等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欣赏,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动手操作自制水果茶。 韩维维:小班幼儿比较适宜一些集体活动的开展,让幼儿积累更多的关于水果茶的前期经验,再延伸到区域中开展水果茶的制作。 许佩琦:我们先把一学期将要开展的课程活动进行罗列,可以参照陈婷老师的学期计划进行每周活动的预设。 ⒋自然组: 陆辰诗雨:我们班本学期开展的饲育文化课程主要是围绕饲养芦丁鸡开展的,我们将和孩子们在集体活动中了解芦丁鸡和普通鸡的相同和不同来了解芦丁鸡,再和孩子们一起了解孵化芦丁鸡的方法,以及后续等芦丁鸡孵化出来后的养育等,可以开展丰富有趣的班级文化课程。 陈敏洲:我们班的气节文化课程由于节气的时效性,不能够像其他班级的课程一样有很多长达一学期的课程内容开展,所以我将选择春季和夏季的比较富有季节特色的气节来开展活动,比如清明和立夏。 ㈡对小组研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研讨 问题:大班合作组:本次活动中对一学期的课程计划预设和下次活动中对一学期具体活动的预设是否存在重复的部分? 陈敏洲:本次活动是对一学期的文化课程方向的粗线条制定,下次活动是对具体活动的预设(例如集体活动、区域游戏、日常活动等)。 冯傲琳: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是不一样的,学期计划类似我们在备课活动时的主题计划,而文化课程活动方案类似每周的备课活动。 许佩琦:可以将这两次活动结合起来一起看,这次我们对一学期的课程活动有了大致的方向把握,下次活动就会涉及到具体活动的预设,其实会更加明确活动的预设。 ㈢分享各组班级文化课程学期计划调整好后发布在工作室群中 三、理论学习 学习内容:《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式课程研讨》第五章“课程架构” 王思倩: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活动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 的传承,也能培养幼儿中国式的审美观念,提升其审美能力,对他们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并通过不断发展和研究传统文化背后的教育意义, 选取对幼儿更有吸引力,更易于幼儿理解的传统文化内容,架构幼儿园课程。 金君:要将课程的整个内容展示出来就少不了“环境”这个载体,班级环境的创设就需要遵循参与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渐进性原则以及创新性原则来进行,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与经验,让幼儿作为班级环境的主导者,主动的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建设中去。 孙凌云:对于课程原则中的渐进性原则,课程实施需要循序渐进,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关注并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的情况适时调整规划,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等,同时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交流问题并一起商讨解决方法,进一步推进课程的实施。 陈雨洁:在进行主题式文化课程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材料更具丰富性,促进了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同时,我们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环境的创设之中,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幼儿的民族文化素养,让幼儿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也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韩维维:蒙以养正,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应秉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启蒙阶段给子最重要的养正教育,建构“蒙以养正” 主题式传统文化课程,让经典传统文化的智慧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幼儿受教育的过程中。身为幼儿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于幼儿情感、智力发育方面加以重视与关注,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切勿拘泥于常规教学方式,将教育与传统目标紧密结合。在文化体系中加入传统文化知识,在幼儿的心间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渗透到多领域课程及一日生活中,让文化传承从幼儿开始。 陆辰诗雨:课程的内容要从幼儿出发,以儿童为本开展,使每个幼儿全面的、和谐地、富有个性地发展。内容的选择在儿童的兴趣上进行选择有幼儿有益的,充分给予他们主动建构的机会。教师要注意游戏的过程,注重生成,注重互动,注重合作,与幼儿一起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和创造者。 陈敏洲:对于传统文化的课程构架,我们需要在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后,对课程的背景、目标、概念、内容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全方位的预设后再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班本化的制定。 陈婷:幼儿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的主要参与者,课程开展的过程离不开幼儿的参与,也离不开教师的支持。文章中还提到了家长的参与,这也是我们在日常课程中有所缺失的。基于文中提出的“参与性原则”,我在本学期开展“百家姓”文化课程时,也将重视家长在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设家园合作活动,帮助家长融入到我们的课程建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