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5月课题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3-10-1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多元文化”视角下,幼儿园“微·博”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规划

立项编号

21A16XQSZ219

出席对象

全体教师

地点

三楼会议室

时间

2023531

研究主题

各班文化课程实施情况的中期交流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运用教师集体的智慧解决各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研究方法

理论学习、研讨交流

 

 

 

 

 

 

一、按照项目组交流文化课程开展过程中各班实施的情况

⒈主持人:今天的活动只要是围绕大家这学期的文化课程活动分享活动开展经验,对标前期制定的学期计划和预设的实施方案研讨活动开展中的不足,并思考调整措施。

⒉按照班级交流本学期文化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

1:我们班近期自制橘子果干,橘子和橘子皮放在外面晒了几天,但由于天气因素、水果切片、保存方法等问题,大部分都发霉了,只有一点橘子皮晒成干。之后打算带一些小朋友使用烤箱烤果干,还有一部分小朋友仍然晒果干,注意水果的切片、保存方式等

2:为了激发幼儿对拓印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与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能够拓印的背景。例如幼儿园中的井盖、自然景观里的植物或幼儿园围墙上简单的格子砖等,让幼儿在拓印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性和多样性。另外还在阅读角中投放运用拓印的相关绘本,如《小黑鱼》《自己的颜色》,运用幼儿喜爱的绘本让幼儿感受拓印的艺术性。

不足:部分幼儿的参与度还不够高,整体文化课程还不够深入

4茶的成本比较高,在组织小朋友自制樱花茶时,樱花数量不多,晒干后得到的樱花也较少。由于樱花不可以直接食用,幼儿观察到的只是粗略的颜色观察,而后没有密封保存导致樱花发霉了

1:通过饲养小鸡的课程,幼儿知道小鸡生命进程的变化,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守护生命的喜悦(生命教育)。每日值日生,也增加了幼儿的责任心,培养幼儿的管理能力。 搭建房子时小朋友们对不同材料的鸡窝进行观察、发现、比较,对鸡窝的结构进行探究。实践的时候寻找不同的材料虽然造房子失败了许多次,但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比较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了提高。

不足:预设和活动的开展出入还是很大,本来想给小鸡建造家,但活动的开展发现小朋友的经验比较局限,只能用积木、纸盒进行搭建。后续的饲养活动,如溜鸡难度比较大,芦丁鸡会飞。也遇到了之前没预设到的问题:芦丁鸡打架

2:课程设计和课程实践基本吻合,幼儿学习和掌握了很多编织技能,不管是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孩子都至少编出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作品,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不足:编织知识了解较少,有关教学课程开展较少。

3:中三剪纸课程中,课程内容的实施是按照剪纸课程的计划和小朋友的真实需要而展开的,在开展中小朋友们对于剪纸的兴趣越发浓厚,小朋友的自主性的到了激发,孩子们能够自主选择,积极创新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小朋友在认识了解中国传统剪纸和国外的马蒂斯剪纸和莫比乌斯环外对于文献的了解比较匮乏,孩子的认识不够打开。另外在课程的计划中,孩子接触多种剪纸,由于孩子的兴趣沉浸于马蒂斯剪纸所有在这个过程里时间线比较拉长。

4:孩子们对节气活动很感兴趣,在一学期的节气活动后,孩子们可以熟练地唱出二十四节气歌。在课程中,主要选择春天和夏天主要的节气开展活动,活动很多,包括清明节的放风筝、踢足球、春游、野餐、户外探索;立夏节气的画蛋、花式玩鸡蛋、画荷花等。

不足:节气更换较快,幼儿参与的活动更换快,浅尝辄止,课程开展的深度不够。可以在后期将节气内容作为日常活动开展。

2百家姓文化课程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姓氏的传承、起源等对于大班幼儿来说相对枯燥,所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除了幼儿和教师两大主体之外,还需要家长、多媒体等多方的参与和技术、资源的支持。

引导家长参与班级文化课程的建设。例如利用幼儿成长档案册,亲子共同收集幼儿知道的姓氏;利用调查表《家庭姓氏大调查》,亲子共同探究家族姓氏的传承。以绘本、多媒体等为媒介,利用绘本故事、姓氏科普视频等幼儿感兴趣且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手段与方法,进行开展关于百家姓的相关认知活动。区域联动,在游戏中加深对百家姓的认识。本学期预设的文化课程区域游戏主要集中在美工区与阅读区。但在实际游戏过程中,我们的文化课程渗透到了多个区域游戏中,例如在建构区中,幼儿会利用小型的彩塑积木进行名字的拼搭,表演区中有《百家姓》的相关舞蹈视频模仿等。

不足:文化课程挖掘深度不够。本学期开展的百家姓文化课程缺少深度探究,所有的课程开展以教师教为主,幼儿自主的提问与探究相对较少,造成了课程开展的深度不够,停留在了解姓氏、写写姓氏的层面,整个课程比较。教师缺少倾听幼儿关于课程开展的想法的习惯,主导性过强,造成了课程深度不够的情况。

3: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扇子这一物品就成为幼儿比较需要的一种日常纳凉工具,对于幼儿来说对扇子本身就有了一些了解,在小中班时也已经有尝试过用折纸的方式来折纸扇子,所以这一文化课程的开展幼儿是比较有兴趣和生活经验的。
经验认识:幼儿在这一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通过视频、图片以及一些古代的文化故事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扇子的历史,在对于扇子的来源、种类等都有了一定的经验认识。节假日班级中的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了一些扇子博物馆、扇子店等文化场所,让幼儿通过这些展览潜移默化的得到了更多的文化熏陶,对扇子有了更多的文化经验。在班本活动的实施以及美工区的游戏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亲身动手体验了做扇子的乐趣,通过实践知道了简单的折扇和团扇这两种扇子是怎么做的,哪些材料是适合用来做扇子的这些知识。

不足:扇子的种类比较多,由于学期时间的限制等,本学期只有对两种扇子(折扇和团扇)进行了比较多的了解,并尝试用手工制作的方式制作了成品扇子出来。原本计划在游戏节走秀环节中运用我们班级小朋友自制的扇子进行汉服与扇子的搭配走秀,但由于游戏节暂缓还没有实施。(游戏节开展时会进行部分走秀,或者将这一走秀放到毕业典礼中)

4青花韵文化课程

经验认识:幼儿通过视频、图片和绘本了解了青花瓷发展史,对青花的类型、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班本活动融于一日生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开了青花瓷店,建筑工地还制作了窑来烧制青花瓷,让幼儿加深对青花瓷制作过程的了解。在表演区中,幼儿能跟着《青花瓷》音乐自主创编舞蹈,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内容。

不足:文化课程开展线索不清晰,内容不深入。

二、梳理各项目组面临的问题,分组研讨解决对策

⒈面临问题:

茶文化组:

1:自制果茶中烘干条件有限,果干易发霉。

4:樱花茶受季节限制,制作比较难。

美工组:

2:部分幼儿的参与度还不够高,整体文化课程还不够深入

2:编织知识了解较少,有关教学课程开展较少。

3:幼儿对剪纸文化了解较少。幼儿在马蒂斯剪纸中游戏时间长,其他剪纸缺少时间尝试

大班组:

2:课程以教师引导为主,幼儿自主性活动较少

3:尝试了解和制作的扇子种类较少

4:文化课程开展线索不清晰,内容不深入。

自然组:

1:搭建鸡窝时材料缺少,溜鸡难度比较大,芦丁鸡会飞。也遇到了之前没预设到的问题:芦丁鸡打架

4:节气更换较快,幼儿参与的活动更换快,课程开展的深度不够。

⒉分组研讨

⒊交流对策

美工组:

2

⒈让幼儿多欣赏拓印文化的多元作品。让能力强的幼儿多介绍自己的作品,带动不愿参与的幼儿。

⒉活动以体验为主,可以创设拓印欣赏墙。

2班:集体活动增加一些,进行一些作品欣赏,丰富前期经验。

3班:以马蒂斯为线索,开展剪纸的深度学习。

茶文化组:

⒈可以提供温度计,设置不同的对照条件。

⒉家长资源,收集工具:烘干机、空气炸锅

⒊避免潮湿天气进行晒制,引导幼儿了解天气对晒制的影响。

大班组:

⒈教师前期要对课程进行了解,去发现幼儿的兴趣。

⒉关注幼儿在课程开展中的问题,让幼儿解决问题中的总结经验。

⒊教师在计划下循序渐进组织活动

⒋多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材料,不断丰富。

自然组:

1

⒈搭建材料可以发动幼儿,家长收集。材料可以更加广泛,例如用网片编网,扭扭棒等

⒉遛鸡可以建造带轮的房子,遛房车。

⒊了解芦丁鸡打架原因,查找解决方法,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4

⒈一学期选择一个节气通过了解节气,过节气准备,节气后对来年过节气的计划等来丰富课程

⒉结合园部活动开展,如公众号上的内容。

三、理论学习

《幼儿园传统文化主题式课程研讨》第九章“课程成效”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班级中开展的文化课程对标学期初制定的学期计划和实施方案进行回头看,认识到了课程开展中的问题以及结合各班老师的智慧进行了对策的研讨,大家对后续的继续开展也有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不断调整完善实施方案,继续丰富班级文化课程。

物化成果

针对不同项目组的问题研讨之后的策略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宣丽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