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设计分享 赵海蓉:每个年级组请一位老师介绍一下该博物馆主题下活动设计的来源、活动设计的想法等,说一说如何与博物馆主题紧密联系,体现博物理念等。 ㈠闵妍:中班扎染特色案例《扎染蝴蝶》 目标预设: ⒈尝试运用捆扎、滴染的方式表现蝴蝶的美丽翅膀。 ⒉大胆组合配色,感受对称染色的创作乐趣。 准备:已有滴染的经验、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 ⒈欣赏扎染蝴蝶成品,萌生创作兴趣 ⒉发现对称的装饰方法,提出配色方案 清楚染料的颜色,自己提出自己的配色方案 ⒊创作扎染蝴蝶,尝试大胆表现 在这个环节中虽然穿围裙戴手套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但是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中是很喜欢的。 ⒋展示与讲评,感受扎染蝴蝶的美 点评时让孩子拿着沥水盘,可以当场进行点评。 ⒌小结与延伸,拓展更丰富的扎染创作空间 将染料和染的过程进行改良,让孩子操作更安全也更方便。 ㈡赵海蓉:中班美术活动《秋风魔发师》 活动目标: ⒈观察秋风吹起头发的多种变化,感受秋风魔发师的神奇并萌生对秋风的喜爱。 ⒉能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秋风下自己发型的变化,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⒈绘本《狮子烫头发》导入,引出话题 ⒉观察幼儿在秋风下的发型,学做秋风魔发师 ⒊幼儿自由绘画秋风里的发型,教师从旁指导 ⒋展示幼儿作品,互相交流欣赏 ⒌活动延伸 ㈢陆辰诗雨:大班体育活动 自己和竹子玩一玩(竹竿、竹筒) 将竹竿竹筒竹梯组合起来玩一玩 二、集体分享交流 叶晨:闵老师有前期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活动;赵老师的活动运用到孩子生活中的经验,例如头发被风吹起来,都是他们生活中的经验。 曹熙:闵老师的扎染活动,从小点出发,重点在扎染蝴蝶,虽然点小但是体现了深度学习,从一开始的欣赏认知到创作,慢慢推进活动。赵老师的美术活动体现季节性的内容,能抓住孩子生活中风吹起头发的点,非常贴合孩子的经验。 陈婷:两个都是美术活动,孩子在操作中比较自由,扎染蝴蝶提到孩子可以自由进行配色的设计,赵老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的去画,两个活动都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性和创作性,这些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调整优化: 问题:如何从中班的活动变成小班的活动 闵妍:对称以及扎和捆的步骤对于小班有点难,本学期准备类似蓝晒一样给幼儿提供一些遮挡物,利用喷壶来进行喷画。 赵海蓉:这次活动是画的比较多,接下来可能用更多的形式来开展,甚至是可以进行一些立体的展示。 三、分组研讨交流 ㈠中班美术《扎染蝴蝶》 ⒈后期可以将扎染的蝴蝶运用于区域和角色中。 ⒉进入中大班后可以从对称这个点出发进行几何图形的扎染,小班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喷画活动,符合年龄特点。 ㈡中班美术《秋风魔发师》 ⒈目标2可以修改为能用不同材料,通过绕、折、卷、弯等不同方式来表现秋风下自己发型的变化,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⒉材料提供可以更加丰富一点,例如扭扭棒、毛线、纸条、布条等。 ㈢大班《竹之乐》 ⒈充分利用竹子这一材料,设计挑战者之路。 ⒉幼儿可以尝试自己设计路线,不断提高走、跑、钻、爬、跳等多方面的能力。 ⒊活动中可以抓住一个重点技能,比如跳,表现在目标之中、单脚、双脚、跨跳等。 四、理论学习 《如何选择与设计和目标相一致的课程内容》 ㈠集体阅读学习 ⒈现有的问题 问题1:课程内容的选择、设计与幼儿园总体的课程目标内涵对应不紧密 问题2:对课程内容缺乏整体性的思考与完整的架构 问题3:课程内容的安排配比不够平衡 ⒉改进策略 ⑴围绕课程目标,架构匹配对应的课程内容(直接对应的方法;转变角度,重组对应) ⑵通盘考虑活动内容,全面设计内容组织的框架(优先考虑的原则、全面惠顾的原则) ⑶平衡配比,具体落实 ⒊观点与提示 ⑴幼儿园要充分权衡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努力通过课程内容来反映和达成幼儿园的课程目标。 ⑵幼儿园要善于在大课程观理念的指导下,整体地思考建构与目标相对应的课程内容框架,通盘考虑统整课程内容,系统地规划安排各类活动。 ⑶目标及课程内容要具有启蒙性、全面性的特点,即面面俱到,浅尝辄止。 ⑷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幼儿可以从一方面感受多样性的色彩,也可以从多方面感受到某一种色彩。 ⒋实践案例 ㈡教师心得交流 陈婷:在设计课程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天马行空,要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创设相应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赵海蓉:在设计课程时要考虑一日活动的整体安排,分清什么是重要的,同时将活动更加细化,让每个活动都能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兴趣。 秦忆琳:做了课程可以建一个包,将资料保留下来,保留一些好的课程,以后可以一个年级做一个博物馆,将博物馆做的更加深入。 闵妍:目标需要制定的针对性强,点更小一些,在选择相对应的内容时会更具体,更方便执教,更容易让幼儿接受。 杨敏:文中提到“幼儿园要贯彻目标与内容一致性的原则,要反复咀嚼课程目标的导向性,和价值观,从整体性的目标出发,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定位,而不是原封不动的叠加”。其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件和现象,就是所谓的“生活化”将幼儿置身于生活化的教育情境之中,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使得问题得以解决。 陆辰诗雨:课程要各领域均衡涉及,课程实施的途径需要多元化,结合主题内容进行,还可以的增加节日节气、文化、社会热点,大班可以再加入幼小衔接等符合年龄特点的活动。 蔡璐倩:文中提到“幼儿园要贯彻目标与内容一致性的原则,要反复咀嚼课程目标的导向性,和价值观,从整体性的目标出发,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新定位,而不是原封不动的叠加”。其实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件和现象,就是所谓的“生活化”将幼儿置身于生活化的教育情 境之中,利于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的方法,最终使得问题得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