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间设想要求 主持人:上一次的活动后,各年级都确定了相应的课程计划,本次活动我们主要围绕走廊空间的布局进行研讨。在活动前各年级组也进行了相应的思考,现在先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陆辰诗雨:我们大班的桥走廊环境我觉得可以第一块放的建构桥的材料、第二块是方法的呈现、第三第四块不同作品的呈现(绘画和手工),有一定的层次性。 蔡璐倩:我感觉还需要氛围感的布置,运用一些吊饰进行呈现,比如在楼梯口悬挂桥等造型。 闵妍:我们小班办公室的墙呈现的是过程性的如幼儿的表征、课程的行进脉络等,更好地体现课程的行进过程。 杨敏:展示柜呈现的是纸的实物第一个偏文化类,如造纸术的人、工具材料、技法 黄丽亚:我觉得第三个柜子可以放一些纸的工艺品,剪纸、折纸等等,纸相关文化作品的欣赏。 许佩琦:相比较中大班的墙面小班的墙面比较碎,呈现出来的课程就会比较零散,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闵妍:我觉得可以可以做一点路标和标记,增加一些箭头,从而将不同块面的内容联系起来,还可以在地上或者墙上贴。 陈婷:每个班有重点,基于对课程计划的调整,我们小1班可以偏向科探领域,带领幼儿尝试造纸,小3班的话可以偏重纸条的建构等,更好地体现课程的多领域均衡发展。 赵海蓉:走廊口做缘起,中1班做蚕丝、中3班做棉线、中4班光线,在班级那面的墙面做相应的班级课程相关的小线索,体现班本课程。 叶晨:柜子那边的格子旁边还有一些墙面,我们可以呈现整个课程的行进脉络,并与小柜子里的内容想结合。 韩维维:最开始的柜子里面可以摆一些古代的线,还有一些线的演变过程等,体现线的演变史。 二、实地看布局 依次参观小、中、大班的走廊,看一看不同的格局具体如何布置和呈现相应的课程内容。 陈婷:小班靠近食堂那边的墙面比较潮湿,如何更好地保存那些课程与幼儿作品? 赵海蓉:部分可以塑封的内容进塑封保存,减少破坏的可能性。 赵海蓉:大班一进来的一面墙特别大,可以呈现一些什么更好地营造博物馆氛围? 蔡璐倩:我们想让孩子们绘画一些桥。 陆辰诗雨:是否可以水墨画的形式进行,我们班的孩子有水墨画的经验,可以与我们班幼儿经验相联系。 叶晨:中1班门口有些操作的线墙和线的收集柜,我感觉位置可以调整,体现课程的行进过程。 杨敏:我们小班门口有些体锻材料,还绑了一些体锻工具,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更好地为纸博物馆的环境做一些优化。 三、分组绘画布局图 ⒈小班
⒉中班
⒊大班
四、理论学习 ㈠集体学习:幼儿园走廊环境创设的审思: —— 价值、问题及策略 ⒈幼儿园走廊环境所具有的价值 其一是能够促进各主体间的交流与互动。 其二是能够呈现与表征幼儿的活动过程。 其次,走廊中张贴的周计划以及教师作品能够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与进度,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了解与包容。 最后,走廊环创的过程也有利于教师间就走廊环创的内容、布局等相互借鉴与学习,共同进步 。 ⒉幼儿园走廊环境创设的问题透视 ⑴空间利用不合理 ⑵教育价值不突出 ⑶感官体验不丰富 ⒊幼儿园走廊环境创设的策略 ⑴功能整合 ,充分利用空间 ⑵融合课程 ,凸显教育性 ⑶动静结合 ,增强体验感 ㈡教师感悟交流 叶晨:文章中幼儿园走廊环境创设的策略提到了“功能整合,充分利用空间”。走廊作为连接各个教室和活动空间的纽带,其功能的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中提到,通过设置各种功能区域,如阅读区、游戏区、展示区等,可以有效丰富走廊的使用功能,满足孩子们多样化的需求。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韩维维:走廊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利用走廊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走廊环境的创设要充分体现博物馆特色和幼儿的兴趣,在走廊中体现博物馆特色,合理进行规划布局。引导幼儿通过直接经验与操作感受周围环境,促进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走廊的环境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主题进行变化,动静结合让幼儿自由表征和创造。 陈婷:儿童博物馆是面向儿童开放、儿童参与的场馆,结合文章中的建构步骤,我们本学期的“纸”博物馆的开展也有了一定的思路。因为是多元文化特色,所以我们在创设“纸”博物馆时,首先会利用图片、实物等形式,引导幼儿认识“纸”文化。接下来就可以与文章中的基本建构步骤一一对应起来,例如收集陈列,动态呈现,我们可以鼓励幼儿收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在感受纸的多样性的同时,寻找幼儿喜欢的、适合幼儿开展的探究点,以此推进班级博物馆课程。 陆辰诗雨:创设环境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空间,融合课程,凸显教育性,增强幼儿的体验感。如大班桥博物课程,可以门口就创设古镇桥的牌匾,走廊里放桥的课程故事,格子里放桥的作品、技法、材料。 赵海蓉:本文在环境创设中提到了“功能整合,充分利用空间”“融合课程,凸显教育性”“动静结合,增强体验感”这三点,也是我们在创设走廊博物馆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思考。走廊的空间很大,线博物馆相关的课程、作品、实物如何更好地呈现,如何体现课程,如何更好地创设各个区域,增加体验感,让环境氛围更加浓厚。 蔡璐倩:《指南》中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的,因此我们在创设走廊博物馆的时候应该注重幼儿在环境中的互动性,给幼儿提供可视、可听、可触、可摸的机会,让走廊的环境“活”起来。 秦忆琳:走廊环境对幼儿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平时散步时,幼儿也在了解其他班幼儿的作品或生活轨迹,也是一种同伴间的了解和学习,幼儿园走廊是交互的空间,也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其环境创设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杨敏:文章中提到“幼儿园走廊环境应该是可视、可触、可摸、可听的,不仅仅器官上作用,幼儿需要更多的自由表征与创作的机会。”走廊环境的创设应与幼儿产生有机互动。走廊环境就在孩子身边、手边,好的环境能够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是孩子触手可及并能随时与孩子产生有机互动的。一是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参与探索,能激发孩子积极参与的兴趣;二是好的环境应当激发教师和孩子们创造的动力,通过自己的创作不断丰富、充实其内容。如,主题环境的框架搭建好后,要留一些空间给孩子,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或制作去丰富走廊环境内容,从而实现有效互动。 五、活动后调整与实施 主持人:本次活动中我们初步绘画了走廊空间布局图,可能还有一些内容需要组内老师再思考和调整,后续请组长带领大家继续进行思考,并绘制成电子版的空间规划图,配上相应的效果图,一周内完成。等到下一次的活动中,我们将进行各年级组的课程分享,请老师做好相应的分享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