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5月课题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25-01-1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多元文化”视角下,幼儿园“微·博”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规划

立项编号

21A16XQSZ219

出席对象

全体教师

地点

三楼会议室

时间

2024515

研究主题

关于走廊博物馆课程及环境再优化的研讨

所要解决问题

 

结合存在的共性问题思考走廊博物馆课程的推进途径

研究方法

理论学习、研讨交流

 

 

 

 

 

 

一、交流分享新思考、新调整

主持人:之前普及普惠来了我们幼儿园,对我们的走廊博物馆课程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对于王老师提出的建议,老师们有了哪些思考,或者做了哪些调整?

许佩琦:我们班从孩子的思路出发,老师再进行预设。我给孩子们发放了调查表,收集孩子了解的各种各样的线,再进行调查表的分享和梳理,以此了解幼儿对线的认知。收集后老师对幼儿的调查进行分类:一是对电线感兴趣,包括鼠标线、充电线、电线杆、棉线等;二是绳子类的线,有钓鱼线、麻绳、堵料身子;三是动物上的线,例如斑马线等;其他,轮胎上的线

幼儿还提出了一些问题:线是怎么来的?怎么做的?电线里为什么有电?

老师根据幼儿的想法预设了各种活动,接下来想先收集各种各样的电线,将材质进行分解,后期还能给幼儿提供一些电路的操作材料,支持幼儿探究。

我们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出发,生活中能接触到的线出发,后期可能把电线先作为一个点开展活动,再选择别的感兴趣的点开展,如果电线能进行深度探究的话可以继续开展,

叶晨:我们班课程推进到棉线制作,孩子们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棉线都是白色的,其他地方卖的是彩色的。今天我们和幼儿讨论怎么给线染色(扎染、颜料染、蜡笔涂等)让幼儿根据想法分组,接下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染色活动,各组根据染色情况进行表征记录和分享。我们的种植园地也种了棉花,棉花收获后可以再进行更多的活动。

赵海蓉:孩子对持续的搓线感到枯燥,从颜色出发带领幼儿进行一些不同的活动。

陆辰诗雨:班级幼儿在活动中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拱桥没有柱子,斜拉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廊桥亭桥拱桥为什么是一样的,提出了很多关于力学的问题。

蔡璐倩:我们班想要搭一座可以站上去的桥,尝试使用树枝来搭,但是孩子踩上去后就断了,材料还是不够坚固。另外幼儿在活动中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用筷子搭桥桥能够拱起来,用树枝搭桥就扁扁的。接下来可以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让幼儿尝试继续往下搭桥,尝试能不能把桥拱起来。

秦忆琳:可以购买一些材料或是收集一些材料。

曹熙:我之前做过桥的课程,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搭建,孩子们可以合作进行,利用不同的材料来搭建。

赵海蓉:我们调整后把作品墙撤掉了,放了一些课程的环境,线是从小班就开始做的,这学期先做了蚕丝的课程,环境中我们补充幼儿的前期经验,有孩子对线的了解、收集等。这学期有孩子带来了蚕,这学期我们就细化做蚕丝的过程。做蚕的课程是幼儿提到了小飞蛾,但是一开始已经把蚕蛹煮了,这一次可以带幼儿了解蚕破茧的过程等。走廊环境前面有一些大块面的关于线的课程,后面有一些蚕与蚕丝的课程。

严佳慧:在搭桥幼儿问题:桥怎么样才会坚固。

秦忆琳;寻桥后发现幼儿对桥的表征都是单线条,我们就开展水墨画桥。有的幼儿发现桥上有花纹,给幼儿提供吹塑板让幼儿印画,创作不同的桥的作品。

赵海蓉:花纹有没有历史,可以探究一下。

许佩琦:大班的课程可以各班做自己的课程,不用年级的课程,各班可以稍微商量一下,各有侧重的做。

二、集体交流困惑及调整建议

闵妍:提问幼儿:小朋友认识哪些纸?幼儿提到有圆形的作品纸、三角形作品纸、白纸、美工区折纸、抽纸、卫生纸。幼儿对纸的了解很局限,基本围绕美工区的纸来说。

陈婷:提问:你知道哪些纸?幼儿提到卡纸、糖纸、报纸、白纸等。提问幼儿纸怎么玩,幼儿提到造纸。幼儿最喜欢糖纸,那么是否可以收集有声音的纸?

黄丽亚:引导幼儿思考能不能让纸站起来?有小朋友拎起来、折一下、用夹子夹等。根据幼儿的行为考虑能不能用一些扑克牌来叠起来、垒起来。用不同材料的纸让幼儿去探究怎么让纸站起来,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小的课程。去年班级里做过晕染的活动,接下来考虑是否能够探究纸的吸水性。

赵海蓉:要给幼儿一些思路,引导他们去玩,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材料进行探究。

叶晨:刻纸的文化,不仅是一个民间文化,他对着阳光可以深浅不一,变成一幅画。

闵妍:能做美丽的纸巾吗?

赵海蓉:可以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多一些探究的活动。

三、理论学习

㈠集体学习:线线王国

⒈线的收集令

⑴“线”的初收集(收集表:我们收集到的线、我们关于线的提问)

⑵这不是线(关于风筝撑杆是否是线的讨论,重新对线进行定义)

⑶线的再收集(在幼儿园里寻找线)

⑷初构班级线博物馆(创设班级博物角)

⒉线绳之家诞生记

⑴巧用线轴初收纳(将线绕在积木上)

⑵看,线线在栏杆上排队了(将线在栏杆上排排队)

⑶挂在网格上吧(栏杆不够挂了)

⑷还能怎么固定线呢(学习不同的固定线的方法)

⑸线绳之家“精装修”(线绳之家的再整理)

⒊从“线绳之家”到“穿越火线”

⑴立体空间“玩线”(阳台上玩线)

⑵怎么“接线”(探索不同的接线方式)

⑶搭建线线迷宫(练习匍匐前进)

⑷规则升级:穿越火线(观看电影,体验角色,融入其中)

⑸拓展:全园穿越火线

㈡教师感悟交流

赵海蓉:我们班级也是在做线的课程,看了这个课程就很有共鸣。文中提到了线的收集与收纳,的确在线收集并使用的过程中线的收纳一直以来都是值得思考的,但是我们一直都是老师代替了孩子,提前做好了收纳的工作,从而便于孩子进行游戏。文中的收纳方式来源于孩子,这是值得学习,这样的方式也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保持线的整洁。

韩维维: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主动参与线的收集。随着主题的深入,可以开展第二次多次的收集,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线的认知。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法与创造。在游戏过程中,探索新的发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加对线绳的兴趣,对今后班级绳子博物馆的开展有所启发借鉴。

叶晨: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玩线”经验和能力的提升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玩线”的活动中,也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寻找更加适合孩子们的教育方式。

杨敏:文章中提到:“教师晚安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断观察、解读他们行为背后的经验支撑点,运用多种支持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幼儿园博物馆是培养幼儿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实际需求和认知规律,利用幼儿园博物馆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沉浸式学习。教师要关注幼儿园博物馆的环境创设 和材料准备的合理性,精心布置环境,科学投放材料,为幼儿欣赏、深度观察、主动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有效促进幼儿沉浸式学习。

陆辰诗雨:从做中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幼儿在亲身实践,亲身参与中获得经验,教师要充分发挥支持者、引导者的作用。

闵妍:文中“这不是线“的板块中提到“幼儿对于线的定义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经验水平。幼儿在讨论中的思维碰撞很有意思,作为教师,此时倾听幼儿的声音是首要的,让每一个幼儿都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再寻求一个平衡点,比起让教师‘做裁判’,更能让所有的幼儿接受”,这是一次关于“有争议的线”的话题讨论,在此过程中,幼儿之间产生了相反的观点,虽然请了老师“评评理”,但是老师并没有直接揭晓答案,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和倾听幼儿的表达,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自然而然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老师的做法简单又高明,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陈婷:从文章中“线博物馆”的开展情况来看,每一步的推进都是根据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的,每一次的推进都在帮助幼儿解决他们真实存在问题。正是因为问题源于幼儿,所以幼儿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博物馆课程建设中,也因为活动源于问题,所以幼儿在过程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讨论、探究,在尝试中不断提升自己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

严佳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完全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不断观察、解读他们行为背后的经验支撑点,运用多种支持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新经验,这是师幼共同参与、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秦忆琳:文章中提到材料的收集,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资源,要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师资源,家长资源,幼儿园资源、社区资源等,并在活动的行进中根据幼儿的兴趣进行多次收集,作为经验发展的支撑点。

蔡璐倩:在线绳之家诞生记的故事里,孩子们在活动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但是老师并没有急着帮助幼儿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将问题还给幼儿,引发幼儿深入的讨论,帮助幼儿在原有思路上拓宽经验。从这一课程故事中感受到了在活动中尊重幼儿自主性的重要性。

四、活动后的进一步实施

主持人:老师们,本次活动我们一起分享了各班课程的开展思路及存在的问题,后续请大家根据各班幼儿的兴趣做好初步的课程规划并将课程继续落实下去,呈现在各班相应的走廊墙面上。

本次课题活动以走廊课程的优化为主线,围绕老师们的新思考、新调整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在上次提出的调整建议后,老师们询问了孩子们的想法,也观察了幼儿的兴趣,有了课程开展的初步思路,也进行了一些优化与调整。但是对于课程的开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困惑,一部分是教师的专业知识问题,一部分是课程支持者的角色如何做,如何去带领幼儿发现感兴趣的点,确定课程的思路,后续老师们还将继续思考、探索与实践。

物化成果

各班的课程与作品呈现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宣丽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