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9月课题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25-01-1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多元文化”视角下,幼儿园“微·博”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规划

立项编号

21A16XQSZ219

出席对象

全体教师

地点

三楼会议室

时间

2024930

研究主题

课题计划交流及园本课程的梳理

所要解决问题

 

明确本学期课题研究主题并对现有的园本课程进行梳理。

研究方法

理论学习、研讨交流

 

 

 

 

 

 

一、课题计划分享与交流

研究背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上学期,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共同进行相应课程的实践,并基于课程不断形成相应的环境,从而让走廊博物馆的环境逐渐丰富。同时,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关注到课题中的关键词“文化”,使课程的实施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将文化贯穿于课程始终,使课程更具内涵,更有深度。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学期,本学期我们将重点关注到课程框架的梳理与优化,优秀论文以及案例的优化与梳理等,让课题研究成果得以推广和运用。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优化“微·博”课程框架,并且将开展的课程不断丰富和补充到课程体系中。

⒉梳理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集、案例集等,让研究成果得以呈现和运用

⒊继续开展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丰富、扎实的博物馆主题课程资料。

研究内容

⒈关注“微·博”课程框架的优化

⒉课程成果的梳理与整合

研究思路、方法

研究思路

根据上学期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发现,对本学期的研究内容和目标进行调整,在上学期的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并梳理研究成果;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的结合,继续开展关于多元资源优化课程的相关案例学习。

研究方法:理论学习交流研讨

实施计划(见每月安排表)

㈤审议交流

许佩琦:课题计划中每月的研究内容还需要增加理论学习的内容以及相关问题的研讨,虽然是以资料的梳理为主,但是关于课题的研讨还需要继续。

赵海蓉:关于课程评价方面的内容还需要加入到课题计划中。

王思倩:还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园本课程梳理的方法,这样我们在梳理的过程中会更有抓手。

二、分组进行园本课程的梳理

教师们按照年级组进行分组梳理,梳理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开展的“微·博”课程,并且将不适宜的课程进行调整与修改。

教师们将这三年开展的“微·博”园本课程进行简单的分享。

孙凌云:我们之前在小班开展了关于“茶”的班本课程,对小班来说有点难,导致课程无法深入开展,所以我们接下来要把适合在不同年龄段开展的课程进行再次梳理。

陆辰诗雨:我们开展的“竹子”班本课程中有课程开展的背景、目标、内容等,但是其中游戏活动的比重有点少,集体活动的内容比较多,所以要在接下来的课程开展中更加关注到游戏活动。

陈婷: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适宜的课程,或者是需要调整年龄段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整理。

陈姝云:我们班之前开展了关于“青花瓷”的班本课程,很适合大班下学期开展,这个课程可以一直沿用下去。

叶晨:我们班开展了关于“布”的班本课程,我觉得接下来如果有班级开展这个课程,可以先从种植棉花这个点开始,这样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也能让幼儿更加全程参与到课程中。

三、理论学习《幼儿园课程图景》

理论学习《幼儿园课程图景》中第四章: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更新与完善)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评价的意义

课程实施方案评价的框架

对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评价标准研究的反思

宣丽萍:通过本次理论学习,让我对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有更多思考,也将借助大家的研讨进一步完善“微·博”园本课程方案。

刘舒予:我觉得可以将这次梳理的内容补充到我们的课程方案中,让课程方案更加完善。

陈雨洁:通过本次的研讨和学习,让我对我们的课程方案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明确了我们要通过课程的实施来评价课程方案,并且不断优化。

 

通过本次的研讨与学习,让教师们对于课题研究的计划和具体安排更加明确,也在本次的交流研讨中对园本课程进行了再次梳理,让教师们对我们开展过的课程也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并且将梳理好的课程补充到园本课程方案中,让我们的课程方案更好地指导教师日常的课程实践。

物化成果

“微·博”园本课程集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宣丽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