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书润匠心,研有所思——《燃荻》68期学习

发布时间:2023-02-2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依托长江资源开发幼儿园“江·舟”项目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

类别

太仓规划

立项编号

L2022069

出席

对象

全体教师

地点

教师阅览室

时间

2023.2.27

研究

主题

书润匠心,研有所思——《燃荻》68期学习

所要

解决

问题

⒈学习《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和实施策略》,探讨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⒉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

研究

方法

文献法







一、介绍本次活动的内容

结合《燃荻68期》学习资料,重点围绕《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和实施策略》一文交流心得,理解和把握“为什么要提出核心素养?为什么要聚焦核心素养?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有什么样的关系?核心素养与大单元教学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一起来研读相关文章,开展讨论,重点研讨《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和实施策略》一文,并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感悟。

二、结合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

主持人: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分享交流。

刘静: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本”课堂逐步转向“学本”课堂,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趋势。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教”出来,而是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在“做中学”中培育出来的。从新课程改革角度来看,实施大单元教学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延伸、创新和发展,我们所要建构的大单元课堂教学是符合素质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和核心素养要求的新课程课堂,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素养型课堂。“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是基于培养学生新学习能力为前提、以大主题或大单元为学习任务、以问题导向学习为主线、以多种问题导学课型为支持、以团队学习为平台,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问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系统规划和科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大单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陈瑶:教育新课标呼唤的新教学不是点滴和局部的创新,而是整个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的创新,要建立真正以人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型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在自己日常授课活动中,如何合理的设计单元,文中讲到了两种设计方法,在怎么学、怎么教这块,让我们有了更深层的讲解,促进有效教学。

蒋梦菲:《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方案设计和实施策略》中指出学生的课后多元拓展能力、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几乎被忽略!“课后智慧拓展”是提高大单元整体学习质量的保障系统,是发展课后核心素养的后续平台。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活动后幼儿的核心素养、能力是否发展我们往往也会忽略,在开展了一个活动之后,我们要有后续的延伸活动或者要关注幼儿是否得到发展。

吴诗怡: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以下遗憾,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忽视了学生潜能挖掘;二是忽视了学生智力开发;三是忽视了学生兴趣培养;四是忽视了学生情感发展;五是忽视了学生素质发展。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何翌婷:新学习力是适应学习型社会、信息化社会、知识建构型社会而能够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学习能力,发轫于学本课堂,指向人的终身学习能力。我们要注重孩子行为习惯、思维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陆铭洲:大单元教学着眼于“大”字,从“大处”着眼,进而从“大处”着手。大单元的结构化,不仅是知识、技能的结构化,更是教学活动的结构化、问题的结构化。这里的“结构化”,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在大概念(主题)、大任务、大情境的统领下,整个大单元的教学活动条理化、纲领化,纲举目张。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只盯着知识点、考点,而是“左顾右盼、上挂下连”,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视野从学习放大到了生活,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学习即生活”。

三、小结

总的来说,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教学要依据课标,把握教材,读懂学情,提炼大主题或大概念,叙写大单元目标和学业评价。依据相关设计理念,进行教学结构化活动设计和分课时规划表及分课时实施与反思改进的结构化过程。理解并践行“精而深”即“少即多”的课程理念,聚焦核心、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这是大单元教学的基本要求;大单元教学与传统单元教学有区别:核心素养~逆向设计~评价先行~任务驱动~真实问题情景~活动开展~展示反馈~迁移应用~作业设计,而不是传统教材单元教学仅仅完成教学任务。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是需要理解的,只有“阅读+思考”,才能使教育走向深入,走向人心。每位教师在“探索性环境”实施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困惑。大家集思广益,一起讨论、思考解决方法。

本次读书分享活动旨在引导教师通过读书以补充和丰富必要的理论基础,促进内在和谐与成长,养成主动读书、自觉学习的习惯。通过读书活动,使教师开阔视野、感悟思想、增广见识、 砥砺意志、升华情操,切实提高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建设浓郁书香的学习型校园。

物化

成果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松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