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6月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23-06-2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依托长江资源开发幼儿园“江·舟”项目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

类别

太仓规划

立项编号

L2022069

出席

对象

全体教师

地点

二楼会议室

时间

2023.6.23

研究

主题

长江资源在项目活动中的实践研究——以小班项目课程“叶子大不同”为例

所要

解决

问题

⒈基于课程案例,进一步明晰长江资源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的落脚点。

⒉尝试梳理共性策略,打开项目实践思路。

研究

方法

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⒈分享项目课程,聚焦研讨方向

顾薛哲:本次交流的案例为小班项目课程“叶子大不同”,请大家在倾听课程的过程中思考两个问题。⑴开展本次项目课程的过程中,你认为那些策略是有效的,并举例说明。⑵对标自己的实践之路,谈谈是否有感想或启发。下面就有请黄露露老师进行课程分享。

黄露露老师介绍小班项目课程《叶子大不同》

⑴构建课程实施框架




⑵梳理课程实施思路

第一阶段:项目开发

●观察幼儿,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罗列适合话题,开发项目活动。

●对标《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剖析话题可行性及其内在价值。

●如果可行,师幼共同制订项目活动计划、绘制活动实施脉络图。

第二阶段:项目发展

●教师通过班级正式会谈和非正式会谈,检查、调整活动脉络图,促进幼儿的自主探究和有益经验的建构。

●准备各项工作以支持幼儿活动的开展。

●进入探究阶段。

第三阶段:项目结束

●教师引导幼儿聚焦问题,并结合实践回顾、讨论。

●调整、修正原定计划,完善活动方案。







活动脉络图是教师基于幼儿对江滩湿地公园草坪的兴趣所预设的、幼儿可参与的活动,其中红色字体部分为已行径内容,黑色字体部分为可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推进的内容。

⒉交流研讨,梳理有效实施策略

陈瑶:在项目活动开发阶段,教师需观察、了解幼儿对“叶”的兴趣点以及幼儿已有经验,挖掘各种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及其潜在教育价值,并根据幼儿的谈话内容梳理课程思路和课程可能实施的方向。

王松凤:项目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注重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梳理经验、调整课程实施方向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师幼充分互动和幼儿深度学习的特点。以“叶”为内容的项目活动流程分为“开发——发展——结束”三阶段。

蒋梦菲:在课程结束阶段,回顾整个项目活动,并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原有的计划。

何翌婷:基于幼儿兴趣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叶”为班本项目活动主题,从而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路径,并以观察为抓手,将课程理念、课程资源、课程环境融合,能有效建挖掘江滩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实施班本项目活动,在多样的活动中促进幼儿与自我的互动、与自然的互动、与社会的互动。

崔韵雪:进入项目活动发展阶段,幼儿根据兴趣选择对应的项目小组进行活动、交流分享、发现问题,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课程思路、细化课程架构。

⒊小组对话,提炼研究共识

●建构多元经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收获自我效能,培养良好学习品质

●幼儿、教师、资源——三位一体,助力课程实施

幼儿园课程源于生活,是不断变化的,是游戏性的,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构建的产物。以幼儿为本,顺应他们的天性,通过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感受了自然事物的多样,获得了第一手经验。教师以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出发点,将幼儿生活中触手可及的话题、事物作为课程的主体,便于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去游戏、学习、成长,让幼儿获得了观察、探究、思考等经验和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实行项目课程的过程中,需要运用预设、生长、调整、优化、展示等项目课程独有的行进特色,发挥出项目课程基于资源研究、课程生发的价值与作用。

物化

成果

⒈各班项目课程案例。

⒉江海课程初步架构网络图。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松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