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11月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23-11-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依托长江资源开发幼儿园“江·舟”项目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

类别

太仓规划

立项编号

L2022069

出席

对象

全体教师

地点

郑和公园

时间

2023.11.16

研究

主题

“航海文化”探寻之旅——郑和公园

所要

解决

问题

⒈以郑和公园这一典型文化场域探寻古与今的航海文化,包括精神、物质、制度等。

⒉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动态调整、丰富江海文化资源一览表。

研究

方法

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







一、分组参观郑和公园,实地调查可利用的航海文化资源

二、交流小组调查结果,丰富《航海文化课程资源一览表》

蒋梦菲:在航海工具里可以增加牵星术、牵星板,也可以对船只进行分类,比如郑和船队有粮船、座船、战船等。

金君:其实我们有太仓郑和航海节:第一届2003.11.8,第二届2004.11.9,第三届2005.7.6,和中国航海日庆祝大会差不多,但是是不一样的节日。樊村泾是元代遗址、太仓海运遗址也是可以小朋友们去了解一下的。

韩颖洁:在音乐歌谣里可以添加航海歌谣《顺风相送》《定太阳出没歌》《论四季电歌》等。

崔韵雪:航海的一些工具可以指方向,测深浅,量远近。可以结合郑和船队的功能对船只进行分类:马船、战船、八桨船、坐船、粮船。夏天:返回 西南风 冬天:出发:西北风 顺风顺水 节约燃料 节约时间 馆内宣传视频;航海歌谣:《定寅时歌》

居欣雨:可以通过照片、视频、观察等方式,了解不同类型的船的设计特点;在区域游戏中投放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分类。

主持人:大家结合今天的参观和实地调查,围绕不同的维度对我们的航海课程资源资源进行了丰富,也结合了我们的实际情况,列举了一些可以开展的活动。

三、对标实践,辩证思考班本项目活动的预设情况。

主持人:今天的参观让我们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了郑和,了解了郑和的相关历史,也看到了很多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资源,那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服务我们幼儿园的活动或者是班本项目活动的生成呢?我们的项目课程可以借鉴形成哪些类型的文化产物?

钱盈池:例如船,对比古今船的区别,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船的种类,分项目小组收集资料、了解船的样式、功用、历史等,制作船只模型、相互介绍。航海路线、人员、工具等可以融入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幼儿分配人员职位、尝试制作角色服装,进行航行,超市等角色区可以改变为集市;或以某一故事作为线索,幼儿欣赏、表演故事。物质文化,例如船只、布料、瓷器。贸易文化,集市、交易。航海技术,保鲜、运输、木块测量、水罗盘、牵星板。

王诗佳:在众多的资源中选出贴近幼儿生活的资源,在参观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有很多的资料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还有一些资源是比较适合幼儿的,比如最明显的就是“船”的话题,不管是刚入园的宝船,还是展馆中的各种功能的船,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奇且能够探索观察的,以此为主题我们可以开展很多有关的内容,比如船的结构、建构船、船上贸易、船员角色游戏等等。文化产物除了钱老师说的还有一个比较重要就是精神层面的文化,郑和他们的航海精神是值得传承的。

主持人:是的,不管是什么资源,我们最后都要链接到幼儿,那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是我们老师需要去斟酌和思考的,这些资源该以怎样的形式来帮助幼儿了解、理解航海文化也是需要我们老师一步步去架构。

郑和公园内的有关“航海”的内容非常的丰富和详细,有一些内容如:航海船只的建造历史和过程,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故事等都可以在日常与幼儿进行交流,引导幼儿对航海文化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再进行班本活动时会更加有兴趣点。

崔韵雪:郑和公园的讲解人员、科技游戏的互动、各种各样的模型或展品以及一些视频动画资料都很适合作为孩子们去了解这段历史的途径和手段。我们的项目课程可以借鉴形成船只(类型作用、制作、航行)、指南针、瓷器舶来品等方面的文化产物。

主持人:刚才大家很多都是围绕船只来链接我们的项目活动,那除了船舶资源,还有什么资源也是可以利用的呢?

颖洁我觉得航海艺术的“绘画”与“雕塑、雕刻”领域,能够引导幼儿深入的了解与学习,里面蕴含了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如“点染”、“皴法”,可以在区域活动的美工区中尝试运用。我们班的班本课程主题为《贝类探秘》,可以将幼儿收集来的贝类,进行装饰加工,形成物质文化产物。

主持人:韩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我们的项目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技术、掌握一些能力,还可以体验一些传统文化,那这样呈现出的文化产物也会是很多样的,比如绘画作品诗歌、手工作品等。

⒉通过本次实地的参观和调查,对班本项目活动是否有启发?

王诗佳:我们班级里主要开展的是关于桥的主题,在这次参观的过程中这个方面涉及的还是比较少的,就像船的建构一下,可以让幼儿了解一下以前的桥是如何建构的,现在的桥是如何建构的,感受古今科技的差异。

崔韵雪:通过此次的参观,我发现郑和公园更多展现了船只、对外贸易、开拓航路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幼儿来说,我们可以对船只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比如说,船只航行需要对风向有一定的判断,滨江又处于入海口,平日里风非常大。那么我们可以对“如何判断风向”“判断风向的多种方式”“如何充分利用江边的大风开展活动或游戏”等一些系列问题开展丰富的活动。

蒋梦菲:我们班正好是结合风开展班本项目活动的,那也可以像刚才崔崔说的,围绕风向来开展活动,比如帆的方向也是不同的,可以带幼儿了解帆的作用和其用途,尝试在做船的基础上制作船帆,并投放至小池塘中进行试验

主持人:风其实从小班的时候就一直在开展,也正好结合了我们幼儿园独特的地理位置,相信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孩子探究的问题更加聚焦,

金君:我们班的班本课程是有关于“渔网”的,在参观郑和公园的过程中发现很少有直接和“渔网”有关的内容,但是在公园内有很多且很详细的“郑和”的事迹以及一些航海故事,可以在班级中给幼儿讲讲“郑和”的故事,萌发他们对航海知识的兴趣,从而为接下来的班本课程奠定经验基础。

韩:在班本课程《贝类探秘》的实施中,可以将航海历史与幼儿分享,丰富幼儿的知识,让大家认识到在古时候贝类是可以用来做货币进行船舶交易,从而延伸出“贝类创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创意装饰贝类,并在角色游戏中贩卖制作好的工艺品或在商铺中展示

太仓郑和公园作为以中国航海史为主题的综合性滨江公园,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展示中国航海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本次实地的参观和调查,教师们对航海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知近距离地感受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了解了不同的航海艺术与航海文化产物帮助教师拓展对中国航海的认识,进而不断加深对航海文化的理解,建构资源与课程之间的联系。

物化

成果

《航海文化课程资源一览表2.0》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松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