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6月研讨记录㈡

发布时间:2024-06-2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依托长江资源开发幼儿园“江·舟”项目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

类别

太仓规划

立项编号

L2022069

出席

对象

争流工作室成员

地点

二楼会议室

时间

2024.6.21

研究

主题

“名人文化”课例研究课

所要

解决

问题

⒈析辨“名人文化”与集体教学活动的链接点,增强文化认同。

⒉通过对幼儿园音乐课程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

研究

方法

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一、蒋梦菲老师执教大班音乐活动《说唱老浏河》并说课

二、基于观摩,优化教学设计

第一组:

亮点:

⒈指标与环节对应,能更好地进行观察。课程资源挖掘,前期经验准备充分,考虑本土文化。

⒉教师对浏河文化进行四方面提炼,歌词结构梳理。

⒊文化是物化背后的东西,将文化融入民谣,从本土文化逐步加深文化认同感,家乡的归属感。

调整:

⒈量表更注重文化方面,可能由于是课题研究课。说唱活动要更有音乐关键经验,例如:民谣、说唱歌曲特征的把握、节奏。建立课程资源框架体系,应该更具象。

⒉幼儿对于浏河文化的内化不够。研究历史建议调整,可以作为一系列活动或者主题进行。应该将重点放在歌曲本身,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

⒊名人梳理基础上可以更细化的梳理,幼儿才能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如:江滩湿地公园有什么人、事、物,抓住文化内容,文化资源之间的链接。

疑问:活动应该定位在文化还是音乐。

第二组:

亮点:

⒈针对B1指标

⑴以长江文化为源,唤醒经验的文化性。活动中充分运用的多样化的资源,包含了名人、特产、地点、事件,激发了活动兴趣。

⑵多样化的资源通过了表格、图谱等支架帮助幼儿了解歌词结构,为后续歌曲创编和表演奠定了基础。

⒉针对B2指标

⑴以已有经验为基,积累经验的生长性。前期活动调研全面,幼儿对长江文化的经验充分,才能比较的完成今天的音乐活动。

⑵由个体的分享让个别经验辐射到更多幼儿,帮助幼儿新经验的生成。从集体创编到小组创编给予了幼儿充分创编的时间和空间。

⒊针对B3指标

⑴以歌唱活动为径,串联经验的连续性。在幼儿集体演唱、分享交流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种对浏河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⑵能够把收集到的相关浏河文化资源很巧妙地融入到歌曲创编中,说明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设计能力的发展,并且能对教材的再编辑和再整理。

建议:

⒈针对B1指标

⑴指标制定中提到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和谐关系与本活动关系不大。可以将指标替换为浏河方言的感受、丰富。

⑵激发文化创新的能力难度较大。

⒉针对B2指标

⑴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前期幼儿的个别化调研可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可以使幼儿的经验更加地综合、多样。

⑵第二个指标可以放到B3更匹配。

⒊针对B3指标

⑴关注本次音乐活动的核心经验和难点的及时解决。

⑵如何在创编歌唱的过程中去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浏河历史文化的兴趣,可以再做思考。

幼儿园本土文化资源的应用是一个多元化且富有创意的过程,旨在通过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增强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同时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儿歌、童谣作为教学内容,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其中。

幼儿园本土文化资源的应用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们精心设计和组织。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互动,让幼儿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物化

成果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说唱老浏河》2稿

课堂观察表3.0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松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