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滨江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

发布时间:2023-09-0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滨江幼儿园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研组将始终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精神》,以务计划为指引,结合苏州课题《走向文化实践:幼儿园江海文化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重点围绕江海文化”,挖掘江海文化资源,支持我园园本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形成,让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发展,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教研背景

⒈课程内容适切性不够

在课程资源、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缺少园本特色。我园临江而建,具有丰沃的江海文化资源,但基于地域资源、地域文化、社会生活而设计的课程内容十分欠缺。所以,需进一步挖掘适宜的课程内容并进行价值分析,继而开展相关课程实践,促使幼儿了解江海文化,从而获得文化认同。

⒉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我园建成三年,师资队伍主要由青年教师和新教师构成,教师科研水平有待提升。需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内教师的互助学习分享等方式,在学习和思考中提升组内教师教科研意识和能力。

三、工作重点

⒈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深化对“江海文化”概念内涵的理解

⒉继续开发“江海文化”的直接互动资源和间接互动资源,充分挖掘周边社区资源,形成“郑和公园资源一览表”“江海文化资源一览表”,结合幼儿核心经验及项目课程建设要求,梳理具有典型“航海文化”的资源提高课题组成员对资源价值分析和开发运用的能力。

依托专家引领,优化“江海文化项目课程”架构通过课例研究课、项目课程等多种形式,拓展研究思路,提升研究水平。

四、具体内容及措施

㈠坚持理论引领

⒈本学期教研组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学习方法,用心构建学习型组织。一是利用权威网站的论文、书籍等资料加深组内教师关于“浏河文化”“江海文化”的文化底蕴;二是通过“读懂儿童”APP、幼师口袋等线上资源聆听专家关于江海、文化、资源等方面的相关讲座;是分享网络公众号资源,学习研讨优秀的项目课程。在这三个途径下,深化教师对“江海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课题组成员对资源价值分析和开发运用的能力。

2.本学期,将结合“新教师多、青年教师多的”教师构成现状,邀请专家、行家来园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帮助教师建立课题研究意识,乐于研究、善于研究助力课题活动更扎实、深入地开展

3.本学期将围绕《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看得见儿童 找得到课程》,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拓展教师对班本项目课程实施的认识和思路,围绕“航海文化”开展班本项目课程案例,促进幼儿园项目课程的建设和推进。

㈡突出教研重点,扎实教研,深入研究

聚焦课程项目游戏化,聚焦幼儿发展,以儿童为本,紧密围绕《指南》《纲要》,从各领域切入,从理论学习到结合实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⒈在教研活动中,发现幼儿园项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基于问题分析问题,通过教师一系列的实践过程,进行交流与研讨,不断生成促进幼儿园项目课程发展的建议。

⒉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生活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活的过程;审视幼儿的一日活动价值;观察、分享儿童活动的过程;评估儿童的活动环境和材料的过程等等,形成园本资源下集体活动课程的雏形。

⒊结合录像课活动,围绕各个领域,渗透游戏精神,注重活动的操作性、游戏性、生活性,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

㈢丰富过程性资料,不断完善教研组建设

结合太仓市“活力课堂”精神,我们将和组内老师和新教师一起挖掘幼儿身边的“江海文化”资源,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行动研究的形式寻觅“江海文化”与集体教学活动间的联系,探索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策略

鼓励教师有意识地收集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视频、幼儿作品、照片、课程等,整理日常观察记录所思所想,形成论文、案例利用案例分享会的契机,聆听组内教师的建议,优化案例,积累课题研究成果。

五、教研工作安排

活动主题

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形式与内容

研究方法

预期成果

9月

江海文化项目课程实施“问题研讨会”

问题导向”,助推项目课程建设

研讨会

⒈收集教师实施过程典型项目课程案例。

⒉教师交流项目课程,分组研讨。

⒊基于江海文化资源在项目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方式进行建议,并梳理汇总。

⒋基于有效建议,优化江海文化项目课程的案例梳理。

案例研讨

⒈共性问题解决策略。

⒉梳理江海文化资源的开发途径。

⒊江海文化项目课程推文。

10月

江海文化探寻之旅——郑和公园

探寻江海文化的古今之旅,以七十二家村这一典型文化留存之域,扩充江海文化与现如今人们生活的

参观访问

⒈提前熟悉活动方案,设计采访大纲、调查问卷等。

⒉参观郑和公园文化展示馆,结合“航海文化”收集相关资料。

⒊汇总、梳理调查结果,丰富资源一览表。

⒈调查法

⒉行动研究法

⒈“郑和公园”资源一览表。

⒉江海文化资源一览表(动态丰富)。

⒉访问过程性资料(采访影像、采风媒体资料等)。

11月

“江海文化”课例研究课㈡

结合太仓市“活力课堂”精神,析辨“江海文化”与集体教学活动的链接点,探寻相关资源的渗透策略。

研究课

⒈课题组基于江海文化资源,初步预设课题研究课实施大方向。

⒉教师现场课例研究活动。

⒊基于教案设计、现场执教等进行课题课研讨活动。

⒋基于讨论结果调整课题研究课实施方案,形成案例。

行动研究法

课例研究课执教过程性资料(教案、录像、反思,及相关调整资料)

12月

整合多元化课程评价手段,结合课程实施价值,谈观察手段、观察策略的运用成效

梳理具有参考价值的班本化项目课程实施途径。

研讨会

⒈整合多元化课程评价量表,开展评价,交流实效,提出建议。

⒉整合、调整评价量表,丰富评价方式。提升项目课程实施价值。

⒊丰富江海文化项目课程评价量表资源包,形成研究共识。

经验总结法

⒈形成班本化项目课程案例。

⒉完善本学期所涉及的“长江资源”种类。

⒊丰富“江海文化项目课程”评价资源包。

1月

“江海文化项目课程”交流会

基于江海文化资源思维导图围绕班级幼儿兴趣点选取课程切入点并进行预设价值研讨分析

研讨会

⒈评选优秀的、典型的江海文化项目课程。

⒉开展项目课程发布会,集中交流。

⒊交流研讨,形成理性共识、丰富研究经验。

⒈经验总结法

⒉行动研究法

生发典型课程案例进行研讨分析,梳理优缺点,为接下来相关主题课程的生发寻找适宜路径


黄露露

2023.9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松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