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开展多元形式,着力解决关键问题 ⒈通过研修活动的形式,以访谈、调查的形式了解教师在组织科探区游戏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状,以集体交流的形式解决其中的一些共性、关键性问题。针对幼儿区域游戏中科探区游戏开展展示活动,邀请教师走进幼儿的游戏现场,以沉浸式观摩的形式,从幼儿的游戏状态、操作过程、同伴交流、师幼互动、经验发展等方面进行观察与记录,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价值。 ⒉在研修活动中,我们以观察作为教师发现儿童的手段,组织教师进行持续跟进式的研究,通过对“试点班级”的持续跟踪,组内教师以分工合作、群体诊断的方式与试点班级共同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然后小组交流研究优化方案,教师们在持续的观察中不断反思,提高了项目课程实施水平。 ㈡关注探究过程,提升科学探究欲望 ⒈本学期,在《风的方向》的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大部分幼儿都遇到“风向标不能转动”的问题,经观察访谈后发现,幼儿特别关注“风向标”的形象逼真,未意识到“风向标主杆和水平杆之间的连接”这一制作重难点。因此,教师鼓励幼儿思考、讨论“怎样才能让风向标转起来”,引发幼儿从关注“风向标的局部结构”“风向标的关键部位”转变为关注“风向标的整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梳理形成思维导图,进而帮助幼儿适时对照自己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试与修正,突破重难点,并在梳理相关经验过程中建构新经验。 ⒉通过项目小组的形式,组组合作、幼幼合作的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协作、共享、承担。提供了丰富的低结构材料和废旧材料供幼儿实践操作,让幼儿从实际操作与体验中获取科学真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