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活动】2023年5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发布时间:2023-05-0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儿童经验”视域下利用小树林资源优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一般规划

立项编号

L2022070

出席对象

全体教师

地点

线下

时间

20235月6

研究主题

打造古镇风情手工坊

所要解决问题

以手工坊为例,打造全新古镇风情的户外活动场地。

研究方法

理论学习法

 

 

 

 

 

 

1.文章学习,为打造手工坊做基础

《胡华:“儿童视角 ”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

教师说说感悟。

邹:从对儿童的访谈中可以看出,象征自由、奔跑、快乐和尽情游戏的自然环境,最能满足他们渴望自由、贴近大自然的美好想象。

季:教师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创设者,也是幼儿园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环境创设的思考,深深影响着班级环境创设中是否能够展现出“儿童视角”。

王: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成人以为的“儿童化”的环境、色彩、词语、表达很多时候是成人的某种猜测与臆想。只有站在“儿童视角”审视问题,将其学习方式还原的时候,环境才会有生命感。

戚: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表面上似乎是成人在影响儿童,其实是儿童在用自己的方式引领着成人的精神世界。

邹:成人追随儿童,儿童追随自然。在创造自然环境的时候,不仅要体现出自然的本来面目,也要考虑人类生命的早期是如何和自然相处的,要有花、草、树、木和人类早期探索生活的轨迹。当这些轨迹促进儿童学习发展的时候,它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儿童的认知需要上,还满足了儿童精神和灵性腾飞的需要。室内环境的创设应适当留白。

顾:把空间留给儿童,等待儿童一点一点地去填满。与此同时,室内环境还应多使用自然材料。

2.以手工坊为例,结合现场对整体环境创设。

(1)场地的现状分析,去现场实地看。

思考:可用的材料有哪些以及如何使用、周边要调整的有哪些、手工三个主题适宜的场地。

(2)分组研讨,编织、陶艺、扎染三种活动的场地环境及材料

环境及作品的呈现、所需要的材料及收纳方式(完成材料清单)、 罗列主要的活动主题。

小班:扎染

中班:编织

大班:陶艺

(3)每组交流分享

小班:我们将扎染分成三个区域,第一个是在靠近水池的地方放四个扎染缸,便于幼儿扎染的这个是扎染区。扎染缸的边上放置一张操作桌,能够让幼儿扎染后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这个是操作区。然后放在长椅上晒干,将半成品风干,最后放置在我们边上的展示区。

主要活动内容:

欣赏扎染的作品

了解扎染的主要步骤

不同材料的运用(木夹子、橡皮筋、线)

染色手法:滴染、浸染等

 

中班:分为操作区、展示区、空中悬挂(布置装饰作品),在靠近水池的那边放置操作用的桌子,操作区和展示区中间的部分提供可放置材料的移动小推车。活动内容可以有:编织渔网、帮冰棒编织、自然物编织、塑料瓶编织花瓶、曼达拉、树杈编织。

主要活动内容:

编渔网、棒冰棒编织、自然无编织、塑料瓶编织、圆盘编织、树杈编织

 

大班:分为操作区、展示区和悬挂区(幼儿表征和创作过程留影)操作区分为桌面操作(泥拓、泥塑和泥工盘筑)和地面操作(陶泥拉胚)。水池旁边增加一个材料柜,存放材料工具等。靠墙摆放透明塑料柜,展示作品。

主要活动内容:

拉坯(晒干、装饰制作)

泥条盘筑(压、搓、盘、刮)

泥塑(简单立体造型、捏)

泥拖(用自然材料和泥土进行拓印,然后装饰、涂色)

 

⒊每个年龄段结合主要研究的主题设计游戏方案

小班:

活动名称:花手帕

材料准备:木夹,小手帕,橡皮筋,扎染颜料,扎染的图片

重点指导:幼儿能否尝试用各种材料进行滴染手帕。                  

活动内容:1.欣赏各种扎染图片 2.介绍染印方法(介绍工具、染印方式)3.个别幼儿染印 4.分组染印 5.欣赏交流作品

中班:

游戏内容:塑料瓶编制

材料准备:收集各种塑料瓶(可以请家长帮忙剪好,也可老师剪)。重点指导:幼儿能够利用剪好的塑料瓶一前一后地进行编制。

 

大班:

游戏内容:陶艺植物压印盘,

材料准备:各种植物叶子、花朵。

重点指导:将叶子和花朵的叶脉轮廓等压印到陶泥上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学习胡华老师的文章,帮助教师开拓新的视角,看到了在打造户外环境中的哲学性思考,关注幼儿本身的感受与想法。在分组研讨中,教师们大胆创造环境、解读环境利弊、顺应幼儿的活动需求,并结合实地现场设计了整个手工坊改造的思路和效果图,为后续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物化成果

手工坊创设图及材料清单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任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