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盲选形式看思维导图资源清单表中的活动价值,并帮助补充可操作的分支或注意事项。 思考:预设的活动内容是否能提升幼儿的经验,新旧经验之间的连续性、整合性是否关注到,活动开展的形式是否合适。 王:在课程第三、四、六部分可以进行整合,理解、感知树皮是可以结合的,在了解中的探秘树皮,后面可以自然延伸到第六部分的保护树皮,现在的课程脉络氛围:初遇树皮、了解树皮、趣玩树皮、保护树皮。 偶:最近土豆苗长高了,但是在观察方面对孩子来说,除了高度的变化,其他方面没什么变化。在前期播种时可以有不一样的方式,便于日后的观察。在照料土豆时,可以引导幼儿自制工具,以后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开展更深入的课程,如测量、记录等等。 二、结合《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系列丛书,初步梳理主题计划表。 1.结合主题谈谈对于关键经验的理解。 龚:我觉得是关键经验时在主题下支持幼儿进一步去探究的支撑点。 戚:是一个支架,首先是需要一些前期经验,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幼儿达成预期的水平内容。 2.以年级组为单位,分组对相关的主题活动进行归纳,形成主题关键经验。 中班: ⑴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受不同种类树的形态。 ⑵发现不同季节中树的形态变化。 ⑶尝试测量并记录树的高度和维度。 ⑷喜欢探索小山坡中的树,尝试以多种艺术形式表达对树的认识。 小班: ⑴认识小树林中常见花、草、树。 ⑵对身边的花草树感兴趣,能提出各种问题。 ⑶知道保护幼儿园的花草树木。 大班: 调整后(大班): ⑴能主动参与、照料种植园地的植物活动,发现植物生长的需求。 ⑵了解植物生长过程的基本知识,发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⑶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与分析,发现植物的特征。 ⑷用数字、符号、图画等多种方式记录探究的过程,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3.对于主题中主要的活动内容进行筛选,并罗列在主题活动一览表内。 4.各班将已有的活动内容及形式填入分支活动一览表,形成主题计划1.0。 三、结合小树林的现有资源对资源清单表重新调整。 大班:木 中班:动物 小班: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