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德幼儿园课题实施情况汇报 太仓市浏河镇幼教中心明德幼儿园任虎老师围绕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儿童经验”视域下利用小树林资源优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开展课题汇报,课题情况介绍、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等。 二、理论文献学习以观察量表解读审议与分工: ㈠课题主持人曹熙老师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 《寻三点·建三式·助三力——大班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发展的支持策略》 《在玩游戏中学数学——谈幼儿园数学集体活动游戏化》 《从“玩”走向“不仅仅在玩”——幼儿园数学集体教学“游戏化”的实践探索》 ㈡观察量表解读与审议 课题主持人曹熙老师结合集体活动的设计向课题组的老师解释和介绍了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思路。 同共体成员结合观察量表进行讨论以及分享。 指标A1合理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里“⒈从教学形式上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了与园内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这里有一些表述上的问题。应该是利用了园内的资源去生成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的机会。 “A2为幼儿提供有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通过操作互动建构经验”在这里的表述可以把“鼓励幼儿”替换成“帮助幼儿建构活动经验”。 整理:观察指标的落脚落脚点应高更加关注于幼儿本身,所以观察指标中的一些表述还需要更细化且好实际操作,让其更落地,也更便于教师对于幼儿的观察更聚焦。 三、课例研究课展示 明德幼儿园陆岚老师执教大班数学活动:《剥花生》 本活动旨在通过“种子的秘密”的主题,让幼儿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学习和体验统计和乐趣和有用。通过观察和操作,幼儿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发现统计的方法,在统计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的小树林里的各种农作物纷纷成熟,其中就包括我们熟悉的花生。花生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花生的构造,感知其内部结构的特点,同时学习用数字记录和统计花生米的数量,我们设计了本次“剥花生”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记录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四、分组议课 课题共同体成员分成两组,重点围绕指标A:“老师支持”、指标B:“幼儿发展”,对课例研究课进行研讨、并提出了优化的调整方向。 第一组: 教师支持。 A1合理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⒈从教学形式上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了与园内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中观察、探索、发现统计的作用和方法。 ⒉鼓励幼儿和自然资源产生积极互动,基于幼儿已有的统计经验,结合资源创设集体、小组或区域游戏的活动。 优点:1.前期与自然环境进行了互动 A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建构经验。 ⒈为幼儿提供种类多样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究材料的使用方法,关注幼儿在使用各类统计方法时的兴趣和需要。 ⒉材料投放层次性,为幼儿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 优点:1.有教师的大记录表和幼儿的记录表,教师最后将幼儿的记录统计到大记录表上。 2.花生数量有多有少,幼儿自由选择。 建议:幼儿人手一张的记录表可以换成一组一张的记录表。 A3注重观察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⒈语言信息中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可以借助图片、视频来支持幼儿进一步描述探索过程。 ⒉分析幼儿表征处于何种水平,并进一步支持指导。 优点: 1.帮助幼儿梳理统计经验,帮助幼儿思考了些统计的核心经验。 建议:对于幼儿统计经验(表征)的分析和支持,如何有效的进一步推动。 整理: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可以借助多样的游戏点燃幼儿的数学兴趣,尤其可以使幼儿在体验游戏的过程中感知、积累数学知识、经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幼儿教师应当认识到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价值,形成良好的游戏教育意识,以此为指导,将游戏精神融入活动目标,贴近幼儿生活地选择活动内容,启发幼儿解决活动问题,灵活地调整、投放活动材料,推动游戏化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幼儿在玩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第二组: 在集体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需要利用小树林的一些自然资源多次的使用活动前期可以对小树林的植物种类进行区别和统计,然后在幼儿统计的过程中发现真实的问题,在对应问题开展相关的活动。统计图用于幼儿生活中运用的情境对幼儿来说可能需要更贴近幼儿的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