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活动】2024年11月课题研究记录表

发布时间:2024-11-2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题目

“儿童经验”视域下利用小树林资源优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课题类别

太仓市一般规划课题

立项编号

L2022070

出席对象

课题组全体成员、太仓市“特色课程”同类课题协作共同体成员

地点

明德幼儿园

时间

2024.11.28

研究主题

“儿童经验”视域下利用小树林自然资源支持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发展的策略研究

所要解决问题

教师利用幼儿园现有自然资源促进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发展不足的问题

研究方法

课例研究法

一、明德幼儿园课题实施情况汇报

太仓市浏河镇幼教中心明德幼儿园任虎老师围绕太仓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儿童经验”视域下利用小树林资源优化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开展课题汇报,课题情况介绍、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等

二、理论文献学习以观察量表解读审议与分工:

课题主持人曹熙老师带领大家进行理论学习。

《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中大班幼儿统计数据表征能力的发展》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实施策略》

小结:⒈支持幼儿的多元化学习

从三篇文章可看出,支持幼儿学习需多种方式结合。如文一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从教学形式、语言信息、策略方法等方面助力幼儿主动学习:文三通过丰富集体教学形式、开展区角游戏、构建评价体系及依托园本教研等来提升幼儿数学核心经验,可见应多维度为幼儿学习提供支持。

⒉关注幼儿能力发展特点

要重视幼儿不同能力的发展特点并据此实施教育。文二聚焦幼儿统计数据表征能力,梳理出其发展的类型、轨迹、年龄特点等,还提出针对性教育建议。这启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需深入了解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状况,以便因材施教,促进其更好发展。

⒊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

三篇文章均凸显教师在幼儿学习与发展中的重要引导作用。文一强调教师要尊重幼儿探究意愿、指导工具使用等;文二指出教师要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设计活动并提供针对性指导;文三说明教师要具备组织数学活动能力、使用精准语言等。教师的有效引导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

⒋重视幼儿的已有经验

文二中具体分析了幼儿表征统计数据的几种类型、统计数据表征能力的发展轨迹,对于幼儿统计数据的现有水平我们有了一定的了解, 再结合班级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够对本次活动目标更加聚焦有针对性。

㈡观察量表解读与审议

课题主持人曹熙老师结合集体活动的设计向课题组的老师解释和介绍了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思路。

同共体成员结合观察量表进行讨论以及分享。

指标A1合理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里“⒈从教学形式上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了与园内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这里有一些表述上的问题。应该是利用了园内的资源去生成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进行主动学习与探索的机会。

A2为幼儿提供有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通过操作互动建构经验”在这里的表述可以把“鼓励幼儿”替换成“帮助幼儿建构活动经验”。

整理:观察指标的落脚落脚点应高更加关注于幼儿本身,所以观察指标中的一些表述还需要更细化且好实际操作,让其更落地,也更便于教师对于幼儿的观察更聚焦。

三、课例研究课展示

明德幼儿园顾思仪老师执教大班数学活动:《秋天的树林》

结合论文《中大班幼儿统计数据表征能力的发展》以及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在活动前幼儿的统计水平分别停留在图画型和数字型,为了让幼儿的统计水平能够得到快速的提升,将统计水平过度到图文结合。

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秋天的树林”的主题,让幼儿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学习和体验统计和乐趣和有用。通过观察和操作,幼儿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发现统计的方法,在统计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分组议课

课题共同体成员分成两组,重点围绕指标A:“老师支持”、指标B:“幼儿发展”,对课例研究课进行研讨、并提出了优化的调整方向。

第一组:

教师支持

A1合理利用幼儿园自然资源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

从教学形式上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了与园内自然环境互动的机会,让幼儿在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中观察、探索、发现统计的作用和方法。

鼓励幼儿和自然资源产生积极互动,基于幼儿已有的统计经验,结合资源创设集体、小组或区域游戏的活动。

优点:1.前期与自然环境进行了互动
建议:户外开展活动?资源的运用?

A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建构经验。

为幼儿提供种类多样的材料,引导幼儿探究材料的使用方法,关注幼儿在使用各类统计方法时的兴趣和需要。

材料投放层次性,为幼儿提供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

优点:1.提供了不同的记录方式2.提供不同难度的统计表

建议:难易程度、材料层次没有体现。

思考:柱状图是排序的吗?便捷性?

A3注重观察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语言信息中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可以借助图片、视频来支持幼儿进一步描述探索过程。

⒉分析幼儿表征处于何种水平,并进一步支持指导。

优点:

⒈借助了图片、多媒体帮助幼儿直观、聚焦的观察。

⒉帮助幼儿梳理统计经验,帮助幼儿思考了些统计的核心经验。

建议:对于幼儿统计经验(表征)的分析和支持,如何有效的进一步推动。

整理:数学集体活动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通过集体活动教会幼儿去统计的方式是对于幼儿能力的提高吗?我们前期可以让幼儿用不同的统计方式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让幼儿去与园内的各种资源进行互动。然后再实际运用后,幼儿会发现不同统计表本身的作用和方法,在对比的过程中幼儿会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形成相关的经验。提供的材料上可以有难易程度的区别,可以让幼儿进行选择,然后再让他们进行交流,他们幼儿对于统计表的运用与解读就都能够掌握。

第二组:

幼儿发展

在观察与比较中,简单分析统计图中有用的信息。
能根据调查与分类结果,小组协作,敢于探索尝试制作柱状统计图。
(加入数学语言表达方面的发展)

建议:

围绕幼儿经常接触“小树林’资源,前期经验丰富。
围绕B1指标,
(1)孩子能够分析出统计图中的特点,如颜色、数量、有序的排列的关键信息。
(2)幼儿有小组协作。
围绕B2指标,

幼儿通过活动感知统计在生活中的有用。建议情境可以更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还可以统计小树林的树的种类

整理:

在集体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数学能力,需要利用小树林的一些自然资源多次的使用活动前期可以对小树林的树木种类进行区别和统计,然后在幼儿统计的过程中发现真实的问题,在对应问题开展相关的活动统计图用于幼儿生活中运用的情境对幼儿来说可能需要更贴近幼儿的实际。

、专家讲评

王春花()本次活动的理论学习文献,将每篇文章的重点和主要内容都进行了梳理,并在后面还加入了一个小的总结和反思,帮助我们能快速的掌握文献中的主要内容,这点很好,但是文二的年限比较久,尽量在选择文献时选择近期的研究文章。说回到活动,我们的课题是利用小树林自然资源来开展实践研究发展课程的,首先梳理今天的活动是聚焦于幼儿数学领域中的哪个核心经验,幼儿的前期经验到哪一步,在充分地分析以后再来设计这个活动。这个活动没有能展现出小树林资源的特性,数学活动还是需要解决幼儿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活动中呈现的组1、组2、组3等的统计图已经能很清晰的列出来了,为什么一定要用柱状统计图呢?他们对于统计的经验水平已经相对比较高了,那这部分幼儿对于本次活动的经验获得可能就比较少了。

整理:

聚集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分析幼儿的现有水平,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帮助幼儿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并且能够运用到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张雪(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科研处)这次活动把之前提到的问题都落实到了比如说文献学习,文章中的要点都摘抄出来,并罗列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帮助大家段短时间内理解这些文章的要点以及活动设计的呈现。量表的思考:量表的设计以往都是由老师层面、幼儿层面两个部分,但是往往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观察者并不能把老师和幼儿的状态完全割裂开来看待。数学领域的核心经验中提及的相关能力,可能更多的是指向幼儿统计能力方面。还有前提的活动铺垫可能有过多的情况,那么会影响集体活动的效度。小树林资源的运用上值得探讨,这个活动没有能展现出小树林资源的特性,比如:我们可以去统计小树林内树木的种类。统计图的意义是为了更加方便、直观、快捷的呈现,那么已经有幼儿出现的统计图已经是比较清晰的话,那么为什么还要用今天的柱状统计图再来一次呢?还有统计图的运用中,形式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那么对于个体学习来说,是否能达到目标呢。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去想可以将统计图运用到哪里?比如:幼儿感兴趣的饼干、生活中是材料等。这样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回归于生活。

整理:

量表的设计以往都是由老师层面、幼儿层面两个部分,但是往往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观察者并不能把老师和幼儿的状态完全割裂开来看待,可能更多地要去思考它们的整合。小树林资源的特性在本次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出来,以及活动的形式是小组合作式的,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是否能够理解,个体的学习也需要被关注。同时,资源的运用是帮助幼儿建构经验,并运用到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

量表的思考:量表的设计以往都是由老师层面、幼儿层面两个部分,但是往往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观察者并不能把老师和幼儿的状态完全割裂开来看待,可以将这两个层面进行整合设计。

⒉小树林资源的运用上值得探讨,建议梳理小树林资源的特性,优化活动设计。比如:我们可以去统计小树林内树木的种类。在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统计图与生活的结合。比如:幼儿感兴趣的饼干、生活中的材料等。这样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并且回归于生活。

⒊本节活动的形式是小组合作式的,需要关注个体的学习。

物化成果

课例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任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