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总结
一、研究背景
本学期的课题研究主题是:小树林手工坊的环境打造。本学期,我们把上学期梳理的文化资源运用起来,并结合紫薇幼儿园的“多元文化游戏节”等活动,共同研讨让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幼儿园课程,从而让园本课程更加贴合幼儿的成长需求,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成长。以下是对本学期主题教研活动的四个阶段的梳理:
研究思路及内容
小树林优化改造的调整方向:
⒈环境优化
从小树林整体环境中重新融入古镇的相关建筑特色,如:窗、桥、水榭等,从环境上凸显出富有江南水乡的风情特色。在现有的小树林地貌的基础上需要对于部分区域的地面进行一些相关的基础建设和优化。同时,在改造小树林的过程中将融入幼儿、教师等多方的设想,并与幼儿一起共同参与改造建设。
⒉游戏优化
在幼儿原有的小树林游戏中,加入相应的“古镇”特点的游戏内容,如:拉黄包车、古镇特色美食街、农家小院、捕鱼等。结合幼儿的不同游戏,适当地丰富与调整现有的游戏材料。从不同游戏中,让幼儿更深入地感受到自己的家乡人文情怀,从而激发幼儿对于自己家乡的喜爱。
第一次教研,让我们对于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本学期的工作内容。通过结合《浏河古镇》课程资源,组织老师分组进行交流与汇总的过程,帮助大家更好地梳理了小树林改造的思路,也为后期小树林改造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第二次教研,结合表征、对话等形式我们看到了幼儿对于小树林游戏的设想以及在之前游戏中的感受,在幼儿的分享中,已经有幼儿对于古镇的相关的游戏以及一些设施建设都进行了一些预设,也坚定了我们整体的改造思路,接下来将会在结合幼儿的想法,对整体环境进行初步的改造规划。
第三次教研,从理论学习中,我们学到在户外游戏场地构建中目前常会出现的问题及主要的实施途径,趋利避害式的对于现有的活动场地进行重新的审视。教师们在梳理了小树林改造的思路之后,围绕上次活动中幼儿对于小树林活动的设想对小树林的后期改造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其中包括材料的提供、环境的改造以及游戏的设想。为后期幼儿设计场景细节等做好铺垫。
第四次教研,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学习胡华老师的文章,帮助教师开拓新的视角,看到了在打造户外环境中的哲学性思考,关注幼儿本身的感受与想法。在分组研讨中,教师们大胆创造环境、解读环境利弊、顺应幼儿的活动需求,并结合实地现场设计了整个手工坊改造的思路和效果图,为后续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五次教研,结合了新教师的考核要求开展了教研课观摩活动,在观摩了顾迎新和顾思仪两位老师的活动后,老师们分别对两节活动进行了交流研讨给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老师们通过活动学习到了很多在数学和音乐方面的集体教学组织的相关经验,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对活动的设计进行调整和反思。
第六次教研,教师相互观摩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的户外手工活动,并将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梳理,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也对不同年龄段可开展的活动进行了调整与梳理,设计成相关游戏活动方案,以便之后其他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其他的游戏尝试,有不同的游戏体验。
第七次教研,老师们分享各班幼儿在新的手工坊区域内进行游戏后的感受,并将孩子们的体验进行整理,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不好的地方纳入以后需要调整的部分。并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与教研成果与教师们进行分享教研。
研究成效
⒈小树林的资源单。
⒉小树林手工坊游戏规划。
⒊小树林游戏地图的过程性材料和规划图。
⒋小树林古镇特色设计图。
⒌项目组形成的课程案例。
四、后期的优化预设
手工坊的优化:一是展示区的陈列,可以有一些专门用来记录幼儿活动过程的照片墙,需要考虑长期保存的问题。可以增加些遮雨遮阳的设备,然后保持陈列区的存储时间。二是,对于不同区域内的工具材料使用,可以不同的作品来辅助表现,让其他人能一眼了解这些工具的基本使用情况。三是,场地周边的环境整改,先要除去杂草,种上一些爬藤类、观赏型的花卉,如:爬山虎、牵牛花等,能够使得环境中营造出一种让人感到恬淡舒适的感觉。
其他区域中:也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同时,需要把古镇元素的东西融入进去。比如:玉兰林,由于很多树死了,场地上的器材对于幼儿来说,有些会影响幼儿游戏。可以玩的内容比较有限,需要重新布局。比如在玉兰林中增设于古镇相关的走廊式活动展示区,里面可以将老师们的课程故事进行投放,走廊上也可以有些灯笼、或者伞的作品,营造特色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