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研究背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㈠研究背景
上学期,园部就围绕了“幼儿园班级文化课程的实施与研究”进行了主题研究,各班在确定文化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班级文化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并结合紫薇幼儿园的“多元文化游戏节”活动, 如何让文化课程更好地融入到园本课程。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上学期的研究成果,在不断丰富博物馆课程,完善集体活动与游戏活动的设计方案,并且关注到幼儿在课程中的学习成效。此外,我们还将依托紫薇幼儿园的“旦旦节”活动开展与元旦有关的传统文化课程,从而让园本课程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成长。
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⒈在选择班级课程主题时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以及发展水平来选择,最好是贴近幼儿生活,可以随时接触到的资源。
⒉对园本课程的思考还需要更加深入,教师在课程实施后的反思能力还不够。
⒊“微·博”园本课程体系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⒋在课程实施之后,缺少多途径、多方面的课程评价。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㈠研究目标
⒈有效利用多元资源开展丰富的博物馆主题活动,让幼儿的博物的环境与课程下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
⒉能根据博物馆的主题以及幼儿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较好地实施,同时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并完善。
⒊不断探索与学习博物馆主题下集体教学活动的生成及组织策略,营造浓厚的主题氛围。
⒋以理论学习为抓手,以文章撰写为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丰富、扎实的博物馆主题课程资料。
㈡研究内容
⒈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对于“微·博”园本课程的认识
理论学习是开展课题活动的必备环节。对多元文化以及“微·博”园本课程的学习与解读将一直伴随整个课题研究。经过上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教师们对多元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班级文化课程,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多元文化的内涵。本学期,我们将重点放在博物馆课程的建设,将文化课程的广度拓宽,并且尝试搭建课程框架,所以我们这学期将重点学习与课程建设相关的书籍《幼儿园传统文化区域活动》、《幼儿园课程图景》等,在重点阅读这些书籍的基础上支持我们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
⒉重视课程框架的搭建,丰富博物馆课程
开展博物教育活动是“微·博”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路径。所以本学期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博物馆课程的建设。在此之前,虽然课题组一直在开展博物馆课程的研讨,梳理了一些课程思维导图,形成了一些优秀的课程案例,但是这些课程都是相对零散的,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框架以及实施方案,对教师后续开展的借鉴意义不大。所以本学期我们将重点放在“博物馆课程的建设”,让各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明确了博物馆的主题后共同研讨课程计划的制定,并且重点研讨计划中的相关集体教学与游戏活动,让课题研究的成果更加显著,也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⒊聚焦集体教学活动,丰富的博物馆主题课程
在以往的博物馆课程中,我们大多关注一些与博物馆课程相关的游戏,这些游戏也是比较零散的。博物馆课程下的集体教学活动更是缺失的。所以本学期的课题活动将聚焦在集体教学的设计与组织上。我们将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享等形式引领教师特别是新教师进行博物馆主题集体活动设计和组织,并且通过观摩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们进行不断调整与优化。同时通过观摩有经验老师的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反思和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活动组织的有效性,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博物”的理念。
⒋尝试开展课程评价,了解课程开展的有效性
在博物馆课程实施之后,我们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来了解课程实施的效果。课程评价可以从多维度和多元主体入手。首先,评价者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幼儿园管理者、家长、幼儿等。家长的评价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活动等让家长在实际的观摩与参与后对课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其次,评价的方式也要多维度,要注重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导向的评价,要关注幼儿的游戏中的学习品质。
研究思路、方法
㈠研究思路
⒈以问题为导向,关注上阶段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⒉以理论为基础,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
⒊重视课程框架的搭建,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⒋尝试开展课程评价,关注课程开展的有效性。
㈡研究方法
⒈理论学习
重点学习课程建设相关的书籍与文章,例如《幼儿园传统文化区域活动》、《幼儿园课程图景》等,让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好地支撑起我们的进一步实践。
⒉交流研讨
针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题组的、全园的现场研讨,共同梳理策略,并在实践后再次研讨与优化。
⒊观察记录和分析汇总
⑴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个案追踪调查分析,了解其领域的发展水平,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⑵对幼儿的整体参与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调整,最后有一个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⑶每月开展课题活动后进行反思,形成可见的调整方案并梳理相关阶段性成果
实施计划
时 间 |
活动主题 |
所要解决的问题 |
活动形式与内容 结合 |
研究方法 |
预期成果 |
2023年9月 |
课题计划交流及班级博物馆主题的确定 |
明确本学期的工作室活动主题,思考相应的主题 |
⒈课题计划交流,明确本学期的教研重点。 ⒉结合调查问卷进行交流,共同围绕“什么是博物馆课程”等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 ⒊根据以往博物馆开展的经验,商量并确定博物馆主题。 |
行动研究法 |
初步各班确定博物馆主题 |
2023年10月 |
班级博物馆课程框架的探究 |
如何更好地制定和撰写班级博物馆课程的整体框架 |
⒈老师们自由寻找好的课程框架,并在活动中进行交流。 ⒉对老师们共同找到的课程框架进行分组交流,共同研讨和设计适合博物馆课程的整体框架。 |
行动研究法、理论学习法 |
初步梳理出博物馆课程的基本框架 |
2023年11月 |
班级博物馆课程活动设计的交流 |
各年级组分享一篇活动设计,从活动设计的适宜性、博物意识的体现性等方面进行研讨 |
⒈各年级组派一位老师进行活动设计的交流。 ⒉集体对其中的一个活动设计进行研讨,提出改进意见。 ⒊分组对活动设计进行细化的思考,提出更为具体的改进意见,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博物馆主题课程教案。 |
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
通过集体的交流学习提高老师们设计博物馆主题课程教案的能力。 |
2023年12月 |
班级博物馆课程之集体活动的组织 |
不断学习博物馆主题下开展集体活动的有益经验 |
⒈观摩老教师组织博物馆主题下的集体活动,从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其中的亮点。 ⒉集体交流如何在博物馆主题集体活动的组织中体现活动的有效性。 |
行动研究法 |
将学习到的经验运用到组织集体活动的实践中 |
2024年1月 |
课题总结交流及学期成果分享 |
回顾本学期的课题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成果梳理 |
⒈课题总结交流,做好学期末的回顾工作。 ⒉梳理本学期开展的游戏活动、集体活动,整理出完成的博物馆课程框架并进行交流。 ⒊课程故事,论文的分享。 |
经验总结法 |
交流分享学期成果,形成有质量的课程案例、论文、主题课程等 |
许佩琦
2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