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3-2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研究背景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㈠研究背景

上学期,园部就围绕了“班级博物馆课程框架的探究与建构”进行了主题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在进行班级课程搭建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梳理课程框架以及创设班级博物馆环境等,对教师来说难度太大,也导致了最后课程主题、课程内容的选择缺少科学性,也缺少了对课程的集体审议,课程内容的领域也不够均衡,导致课程浮于表面,没能够有深入开展的课程出现,孩子获得的经验也是浅表的。本学期,由于我们整个课程布置展示的场所均为教室的走廊,故将称为“走廊博物馆”,以年级组为单位,共同进行相应课课程的实践,并基于课程不断形成相应的环境,从而让走廊博物馆的环境逐渐丰富。同时,在课题的引导下,我们将关注课题中的关键词“文化”,使课程的实施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将文化贯穿于课程始终,使课程更具内涵,更有深度。为了更好地从一线老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进行教研,学期初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们对于走廊物馆创设的一些想法和困惑等,并从老师们的实际出发,共同确定本学期的研究主题——走廊博物馆主题下的课程实施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⒈在选择走廊博物馆主题时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以及发展水平来选择,并且要考虑到主题的契合度,能否开展多元的博物活动来支持幼儿的学习。

⒉对博物馆主题课程需要依托园部、年级组、备课组进行集体的审议,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以及课程实施的可行性。

⒊“微·博”园本课程体系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架构与完善。

⒋需要提升教师的课程评价意识,在课程实施之后开展多途径、多方面的课程评价。

  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㈠研究目标

有效利用多元资源开展各年级组走廊博物馆主题活动,让幼儿在博物的环境与课程下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

⒉能根据博物馆的主题以及幼儿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年级组以及班级计划并较好地实施,同时基于实施的成效进行走廊环境的创设,体现博物馆特色。

⒊各班能共同基于同一大主题带领幼儿进行相应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了解其文化背景,进一步感知多形式的文化底蕴。

以理论学习为抓手,以文章撰写为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丰富、扎实的博物馆主题课程资料。

㈡研究内容

提升对“多元文化”、“博物馆课程”的认知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与实践,教师们对多元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进行班级博物馆课程的创设,并且明确了博物馆课程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基于上学期的班级博物馆课程不够深入后,我们将重点放在走廊博物馆课程的创设上,旨在明确博物馆课程的内涵是“博”,并且能够关注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这学期将重点与老师们探讨如何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将我们的博物馆课程基于一个点进行深入与放大,让博物馆课程不在是浮于表面的“博”,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并且将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与内化,让教师们能够真正理解博物馆课程,从而才能更好地实施课程。

⒉思考走廊博物馆主题课程计划的搭建

开展博物教育活动是“微·博”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路径。上学期,我们就进行了课程博物馆课程的搭建,各班根据开展的博物馆课程在期末进一步完善了博物馆课程框架。本学期,我们虽然将重点放在走廊博物馆课程的创设上,但是仍然需要沿用上学期的课程框架梳理经验,进行走廊博物馆课程框架的梳理,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分享与研讨不断调整课程目标,补充游戏活动和集体活动,完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让我们的课程研究成果更有实践意义。

关注走廊博物馆设计与空间布局

走廊博物馆的创设能让幼儿有一个单独的、集中的空间进行深入探究。相较于班级博物馆,走廊博物馆更加纯粹,对教师来说也能更好的进行规划与设计,所以本学期我们将在期初进行博物馆的设计与布局,并且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不断丰富、调整走廊博物馆中的环境以及材料投放,让走廊博物馆能够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不断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⒋尝试开展多元的课程实施评价

在博物馆课程计划制定之初,我们就预设了课程评价的板块,我们需要通过课程评价来了解博物馆课程实施的效果。课程评价可以从多维度和多元主体入手。首先,评价者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幼儿园管理者、家长、幼儿等。家长的评价可以通过本学期“多元文化游戏节”活动以及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在观摩幼儿在博物馆课程中的游戏与学习之后对课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其次,评价的方式也要多维度,要注重过程评价而不是结果导向的评价,要关注幼儿的博物馆课程中经验的变化以及学习品质的养成。

  1. 研究思路、方法

    ㈠研究思路

    ⒈以问题为导向,关注上阶段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⒉以理论为基础,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

⒊重视课程框架的搭建,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⒋尝试开展课程评价,关注课程开展的有效性。

㈡研究方法

⒈理论学习

重点学习课程建设相关的书籍与文章,例如《幼儿园传统文化区域活动》、《幼儿园课程图景》等,让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好地支撑起我们的进一步实践。

⒉交流研讨

针对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题组的、全园的现场研讨,共同梳理策略,并在实践后再次研讨与优化。

 

  1. 实施计划

活动主题

所要解决的问题

活动形式与内容

结合

研究方法

预期成果

2024年2月

课题计划交流及走廊博物馆课程计划的确定

明确本学期的工作室活动主题,以及各年级走廊博物馆主题

⒈课题计划交流明确本学期的研究重点。

⒉结合调查问卷进行交流,共同围绕走廊博物馆课程的共性问题进行交流。

⒊基于初步确定的走廊博物馆主题分组制定本学期的课程计划(思维导图)

⒋理论学习

行动研究法

优化调整确定走廊博物馆课程实施计划,绘制成思维导图

2024年3月

走廊博物馆课程下走廊空间的布局与规划

更好地规划和布置走廊博物馆,体现主题,展现浓厚的氛围,便于幼儿探索与学习。

⒈初步思考并交流研讨走廊博物馆环境的空间安排

⒉实地查看不同年级组走廊的墙面布局,并基于课程分组绘画各年级组走廊博物馆的空间布局规划图

⒊交流分享空间布局规划图

⒋理论学习

行动研究法理论学习

初步确定走廊博物馆的空间布局规划并绘画成图

20244

 

走廊博物馆课程推进的分享与研讨

从课程的开展以及走廊环境的创设两方面促进课程的不断推进

⒈各年级组老师从课程的开展情况及走廊环境的呈现两个方面分享对走廊博物馆课程的推进进行分享。

⒉集体交流研讨课程实施中的好的经验以及遇到的问题。

学习优秀课程案例

理论学习

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基于开展的情况交流研讨的收获对学期初的课程计划进行调整

20245

走廊博物馆课程下走廊环境的观摩与优化

不断学习走廊环境创设的经验并优化与调整

⒈依次观摩各年级组的走廊博物馆,各年级组的一位老师围绕课程开展的情况以及环境创设的想法进行介绍与分享。

⒉老师们结合观摩的情况互相学习有益经验,提出合理的意见与建议。

⒊理论学习

观摩学习法、行动研究法

走廊博物馆空间布局及环境布置的优化与调整(走廊博物馆空间布局图)

20246

 

“博物馆课程”课例研究课

辨析多元文化资源与集体教学活动的链接,增加博物馆课程的实践性

⒈集合走廊博物馆中运用到的多元文化资源,教师现场执教课例研究课活动。

⒉基于教案设计、评价量表制定等进行课题课研讨活动。

调整课题研究课实施方案,形成案例。

经验总结法

课例研究课执教过程性资料(教案、录像、反思及相关调整材料)

 

许佩琦

2024.2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宣丽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