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知”“行”“思”,班级文化课程开展“三步走”》

发布时间:2023-10-1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文明瑰宝,需要我们不断传承与发扬。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班级课程,既能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抽象的文化,又能丰富班级课程,还能在幼儿心中播种传统文化的种子。在融合传统文化开展班级课程时,教师要以幼儿认知为基础,以实践为主要内容,在师幼双方不断的思考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班级课程的有效融合与利用。

关键词

幼儿园,文化课程,开展策略

正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底蕴,是传承不息的精气之神。中华民族有着令世界瞩目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熠熠闪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出了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做有“根”的中国娃。在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开展班级文化课程时,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百家姓”为代表的姓氏文化作为切入点,通过知识学习、实践操作、思考进步等方式,从“知”“行”“思”三方面调动幼儿、家长和教师在班级文化课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感受到姓氏文化的魅力,实现传统文化与班级课程的有效融合与利用。

  1. “知”为基,认识文化

  2. “行”为本,体验文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因此,实践是幼儿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班级“百家姓”文化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创造条件,在实际操作中,亲身体验“百家姓”文化的魅力。

  3. “思”为镜,品味文化

    课程的行进离不开幼儿持续不断的兴趣和强大的学习动力,怎样才能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激发幼儿强大的学习动力呢?提问与思考就是最佳的答案。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宣丽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