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大班编织区的投放方式与效果探索
——以《编来编去》课程为例
太仓市浏河镇幼教中心 刘舒予
摘要:自新课改全面实施后,幼儿园教育愈加重视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中编织区的存在及应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细心观察的能力,还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利于提高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虽然编织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编织区域内的活动材料投放情况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借陶行知的教育法,深入探讨幼儿园编织区材料的投放方式和具体应用效果。
关键词:“生活教育;幼儿园;编织区;投放方式;应用效果”
引言
就所处时代而言,虽然陶行知所处的时代与当前的时代背景和教育背景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深究其教育思想可以发现,其中的很多理论都有着明显的前瞻性,可以为当下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应用,对各阶段教学领域的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内的幼儿因年龄特点,其自控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时刻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开展学习,如若教师未针对此种情况采用有效地的指导方法,那么将会严重降低幼儿的学习效果。而陶行知教育法的应用一定程度是上能够改善此种情况,教师可结合陶行知教育法实现编织区域材料的有效投放,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园教育中开展编织活动的重要意义
二、幼儿园编织区材料投放中存在的问题
三、探究陶行知教育法在幼儿园编织区的投放方式与效果的策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可以实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高效结合,也可以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种思想与当前新课改的要求相符合。因此,教师在编织区投放编织材料时必须要融入陶行知教育法,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行为发展情况,科学投放编织材料,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推动幼儿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