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照片尝试分析幼儿的能力 袁:《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进行猜想。在针对观察根的异同这个问题,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是刨根问底的,并能思考用一定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随后幼儿提出了水培植物的方法,我顺应幼儿的需要,与幼儿共同商讨,确定接下来要观察的植物的种类,收集相关的植物和器皿,和孩子们针对植物根的多样性进行深入的观察探究。 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到:“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本次活动,幼儿先对自己想观察的植物的根进行表征,接着通过投票讨论、迁移日常已有经验确定想进行观察的植物:青菜、荠菜、小白花。并根据这些植物的外形特征找到适合的容器,能自己主动承担任务,进行水培种植,并分析自然角的空间位置特点,选择合适的摆放位置,既能晒到太阳,又能便于观察,幼儿按计划完成了种植,并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观察。通过探索,幼儿对根的认知更为深入和广泛。我捕捉到这一契机,通过对萝卜根的讨论,让幼儿思考“蔬菜的什么部位可以吃”,引导他们从多元视角对植物进行观察和研究。 郁:当幼儿在探索根的固着作用时,孩子们自主操作、独立思考,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根是如何吸水的时,通过“萝卜是否会‘喝水’的实验,充分调动已有经验,分析和猜测萝卜的根在红色颜料的水中是否会变红,为什么会变红,然后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和验证。之后,幼儿发现萝卜的根慢慢变红了,从而发现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再输送到叶和花中的。通过观察,幼儿获取了第一手材料,对根是如何吸水的科学现象有了直观的了解。幼儿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以观察和实验中看到的事实为依据,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丰富的认知经验。 陆:当幼儿从提问和猜想走向实际探究时,教师作为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观察者和引导者,应与之同行,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以问题为导向,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客观而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在探究过程中,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与材料积极探究,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其反复观察和实验,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建构新经验,拓展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认知。 二、结合《指南》梳理评价量表 纯:评价量表可以从指南的指标中来,比如科学领域中根据5-6岁幼儿的具体指标可以变化为“能通过观察、猜测、比较与分析,感知不同种类植物的特征或变化。” 唐:第二条可以围绕探究及记录方式链接指南设置为“能制订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会用图画、记录表、统计图等方式进行植物的探究记录。” 袁:在记录活动中艺术领域的内容也有体现,可以链接指标“能运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对植物的感受和想象。” 陆:记录过后的表达讲述,体现了语言领域的内容“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对植物发现、体会和想法,语言比较生动。” 三、尝试运用评价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