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理念下大班自然角记录本有效使用的实践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2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 调查目的

    记录是幼儿探索学习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以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不仅使得其学习过程具体化,也能使信息得以保存,便于比较分析,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幼儿的记录作品不仅承载着幼儿的发现与记忆,可以用来与同伴交流分享,而且还为教师观察幼儿提供一个有利的视角,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记录作品中了解幼儿的观察、绘画、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找到幼儿学习的痕迹与兴趣点,发现教育契机,生成课程。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动材料,运用天然材料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获得真实的感受。在这个广阔的田地里,有许多自然材料可利用。”为此,班级中充分利用植物资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设具有各班特色的自然角环境。

    下面,我通过访谈、调查问卷等,分析幼儿、教师在自然角中记录本使用的现状,关注记录本的设计,为自然角记录活动的组织实施提供依据。

  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是针对2022级幼儿(大班)及大班年级组全体教师的。在同一年龄段开展调查幼儿的表征记录水平,收集班级自然角记录本样本,整合Steam理念,借此能更好地反映幼儿自然角记录本的使用现状,在对比分析下体现实际问题。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⒈幼儿自然角记录本的使用情况

    记录是幼儿探索学习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是一种将自己的思考及探索具象呈现的过程自然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记录动植物生命成长的场域在本园自然角内也可以看到各种记录本不过记录本不是每个班级的自然角内都有,有些班级只有一本总的观察记录本,而有个别班级还细分了种植区观察记录本、饲养区观察记录本、观赏区观察记录本。记录纸一般包括日期、天气,这些需要幼儿填写或绘画,然后下面是用图画的形式标注的浇水、抓虫、拔草、晒太阳等,如果幼儿有做这些事,就可以在上面打个勾,没做的话,也可以画个叉。另外还留有一片空白区供幼儿自由记录,多为画画。有些班级的记录纸是便利贴。翻阅了几本记录本发现,并不是每天都有幼儿来记录,通常间隔两三个星期才会出现一次记录,而有些记录本在好几个星期前就停止更新了。并且由于一个班的幼儿用一本观察记录本,就导致每次都是不同的幼儿记录自己做的事情与发现。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有些班级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便利贴上,然后再整理到一块展板上,幼儿多是以绘画形式来记录自己的发现,再请教师帮忙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写在旁边。随机向几名作了记录的幼儿询问后发现,幼儿基本上只知道哪张是自己的记录纸,但是所画的画要表达的意思都已经忘记了。

    ⒉教师组织自然角记录活动的方法

    本次调查中的位大班组教师均开展过自然角观察记录活动。在自然角中记录本的设计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完成在幼儿记录前教师需要向幼儿说明记录的方式在记录的过程中幼儿只能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打勾绘画等无法个性化的进行记录教师的组织中缺乏对幼儿记录的关注也缺失分享与评价的过程又由于有些班级是一个班共用一本记录本或者给幼儿提供单页的便利贴当作记录纸,所以幼儿的记录前后没有联系,幼儿记录完以后,写上学号,教师辅助用文字标记,再贴在一块展板上就结束了,缺少了交流、分享与展示的环节,幼儿的记录中所隐藏的兴趣、发现与问题也难以被捕捉,所以幼儿的记录既缺乏连续性,又难以据此生成新的活动。

    ⒊自然环境资源整合

    幼儿在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中,他们关注的是什么?自然环境对幼儿具有哪些方面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有哪些有价值的自然环境?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幼儿在与自然环境接触时,幼儿关注的不仅是自然中各类事物的名称、形状,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各类自然环境与他们自身之间的关系。如:喜欢幼儿园小兔子是因为它们和自己一样能吃、能叫、能动;喜欢幼儿园的小水流是因为水可以喝、可以打水仗、养小鱼、玩小船。大自然不仅是儿童思维、语言、美与艺术的活源头,更是对儿童进行环保教育的活教材。只要幼儿被大自然引发了美好、兴奋、爱惜的感觉,他们对大自然知识及感情的追求就会展开。在这其中,他们的观察力、思辨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自然的感悟力就会得到提高。

  4. 结论

    将以上的调查结果和分析联系实际教育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在户外美术游戏活动组织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⒈缺乏细致的观察能力,记录目的不明确观察是记录的前提,因为没有细致的观察所以出现了记录不细致,千篇一律的结果。

    ⒉记录方式单一 ,记录缺乏新意在平时的观察、记录中,我们一般会引导幼儿利用一些 简单的符号、图形或者用绘画的形式对其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在平时投放的记录本中大多数是采用绘画记录的方式,由于幼儿能力有限,对于一些植物细致的绘画无法实现,所以常常会发生虽然在观察时能够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幼儿的能力的局限无法将变化呈现在记录本中。

    ⒊记录的时机不明确,记录结果千篇一律在观察中发现每天幼儿利用早上来园时间对自然角中的植物进行记录,记录的周期较短,短短一天的时间很难发现植物的一些生长变化。

  5. 建议

    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能力。首先,要指导幼儿对植物的状态进行详细的观察,包括植物的叶子、茎、花朵;植物的颜色、大小等,由于幼儿识字量有限,可以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进行记录。除了要对植物状态进行观察之外,还需要对植物附近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包括植物土壤、植物旁边的小昆虫等。这些都要组织幼儿进行仔细观察。其次,要指导幼儿学会观察植物的变化。植物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即使每天观察也会发现明显的不同,例如:植物种子的芽破土而出的时候土壤会鼓起包包,这就是明显的变化;植物长大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有新的高度,这些都要组织幼儿仔细观察。另外,还需要组织幼儿观察植物衰老的过程,对衰老后的样子要更为仔细地关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与兴趣,真正发挥自然角的教育功能。

    提供多样化的记录方式幼儿根据植物的特点选择相应的记录本进行记录。在平时投放的记录本中大多数是采用绘画记录的方式,由于幼儿能力有限,对于一些植物细致的绘画无法实现,所以常常会发生虽然在观察时能够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但幼儿的能力的局限无法将变化呈现在记录本中。在自然角中对于不同能力的幼儿、不同的观察对象、不同的记录内容,应该有着各自最为合适的记录方法。选择用合适的记录方法能够更好地进行记录所发现的内容,并能更好地表达清楚,让人一看就能明白所记录的是什么。

    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确定记录的时机

    记录教育随笔。随时进行总结和回顾。

  6. 研究方法

    ⒈文献法:通过对自然角记录本有效使用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的收集、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最新理念及活动指导等,为课题研究的实际内容打下基础。将相关文献制定成册,与课题组成员交流分享。

    ⒉个案追踪研究法:在活动中出现探究行为的幼儿进行追踪观察,通过观察后的分析,了解幼儿的发展及游戏的跟进。了解幼儿在记录中呈现的行为背后的意义,教师对记录本的投放进行反思,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⒊经验总结法:每次观察幼儿记录后进行总结,与幼儿交流在观察和记录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与有经验的前辈老师探讨更有效的指导和做法,总结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高研究成效。

    ⒋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方式了解幼儿在自然角记录中的发现及困惑,根据幼儿的发现及困惑教师进行分析、思考,为幼儿提供帮助,使幼儿得到继续探究的机会。

    ⒌评价法:撰写幼儿发展评价量表,观察记录。了解幼儿在自然角观察和记录活动中的发展,根据评价的结果对投放的记录本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杨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