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理念下大班自然角记录本有效使用的实践研究文献综述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2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幼儿园课题研究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使教学方式多元化,丰富幼儿学习领域的有效途径。幼儿时期是思维发育和形成的黄金时期,良好的教育方式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对幼儿参与组织活动,与他人交流、表达内心情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本文通过相关的概述对基础概念进行了解,根据国内外幼儿课题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对其进行评价、设计,确定其内容和目标,强调阶段性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书籍梳理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以望能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方向上的引领及参考价值进一步深入研修发现与其不同的研究成果

对于Steam理念的研究

国外文献综述

关于Steam教育的实践大多集中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推出的项目引路机构(PLTW),并且该项目也推出了相应的网站来引导并促使更多的学者进行关注和研究。在2010年初,美国颁布相关法案,建议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数量和质量,保证Steam课程的质量。美国也专门建立了Steam相关研究机构,其中包括在科学、技术、工程领域进行重点培养,学生可以申请经费并得到专家的帮助与指导,学校还为表现好的学生设立了大学先修课程,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及科研水平。Sally.Moomaw 在论述美国学前STEM教育,提出应注重科学和数学,将其他学科融入到科学和数学中,培养学生对STEM学科和职业的兴趣,提高知识和技能,发展幼儿的探究性学习。在美国实施Steam教育大力发展的同时中,其他国家也迅速跟上,引入了新理念,进行本土化实践。日本为适应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倾向于对传统教育进行创新。在引入STEM教育后,日本从小学开始培养STEM人才,发展对小学生对STEM相关学科的兴趣。同时对传统教育做了相关的改进,包括加强中小学阶段STEM 课时内容,设立STEM精英专项基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

通过以上国外研究,可以看到,国外Steam教育的研究比我国起步要早,从国家和地方都积极实施推行。Steam教育从高等教育延伸到中小学至学前教育,对任何一个阶段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对我国发展Steam教育提供重要借鉴。

国内文献综述

关于Steam教育的特征,彭敏、朱德全认为Steam有效教学体现出五个关键特征:一是以真实问题的解决为重要导向;二是以得当的学科整合为基本依托;三是以必需技能的培养为实践重点;四是以艺术的深度融合为发展趋势;五是以公平的教学参与为根本原则。

钟秉林提出,把握Steam教育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变革教学方式;重视学习过程;改革评价方式。李扬在其硕士论文中将Steam归纳为:综合性、开放与动态性、回归性、实践性、丰富性等特点。余胜泉等认为,Steam课程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和技术增强性等特点。王志宏认为,其特征一是基于技术的融合性;二是基于跨学科的综合性;三是基于情境的整合性;四是基于项目的创新性。通过梳理Steam教育的特点可以看出,Steam是一种集跨学科整合、真实情境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为一体的教育理念。

经文献总结归纳分析,将幼儿阶段的Steam教育研究重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在理论方面,主要包括对Steam理念的理解和阐述。在对Steam理念的理解和阐述中,较多研究的是Steam的特征和核心价值。关于特征,吴文秋提到STEM的特征包括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和技术性。徐夏和钱婧都提出在论述STEM特征时除了跨学科外,还强调团队协作,包含富有创造力的设计特征。另外毛曙阳还总结了STEM 教育的四个特点,分别是强调方法、强调整个过程、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强调设计与记录。在对Steam价值进行可行性分析时,钱婧在《谈如何促进幼儿园实施STEM教育》中提到除了有助于加强幼儿整体能力外,还可以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幼儿合作意识。杨晓萍、杨柳玉、杨雄提出STEM核心价值包括,在跨学科知识和跨学段教育是共通的,使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达到统一,让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共生;幼儿内源性发展与STEM核心素养相遇在一起;回归真实情境和现实问题。胡彩云在分析STEM活动价值时提到,STEM活动让课程游戏化建设更有质效,STEM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在实践层面,主要体现在国外的实践经验和本土化实践探究上。在对美国的实践经验总结中,丁娴在《美国学前阶段幼儿STEM课程研究一一以马萨诸塞州为例》中总结美国在实施学前STEM课程上采取的措施和行动,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包括政府政策支持、家长有效参与、教师准备及其发展以及完善科学的研究体系;在微观层面包括以儿童为中心、课程标准的指导、教学过程的指导以及做中学的实践方式。王子玉总结美国STEM的实践路径,通过政府法案与财政预算、注重学科整合与师资培养、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在国内本土化的实践研究中,大多数来自高校教师和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实践。张茉等人在对幼儿园活动设计中提出逆向设计模型的框架,在活动主题的生成和材料投放提出了建议。邹月明在《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幼儿活动组织策略》中提到要明确目标,整合学科;激励动手获得体验,在真实的问题中自主探索;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关注全体。俞莉在早期STEM教育中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中提出教师应该通过创设良好的支持环境、优化活动过程和拓展教育途径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关于Steam游戏课程中,侯杰、刘洁从多方面去研究Steam游戏课程,包括根据园地因地制宜,调整场地布局和材料供给;在建构游戏中和种植饲养游戏中优化活动;在通过优化园本管理和进行Steam评价中加强管理;利用家长资源参与幼儿互动。

对幼儿园自然角游戏内容的相关研究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得知,我国幼儿园的自然角作为幼儿种植与饲养的主要场所与国外的园艺区、学校花园、学校园艺或容器花园等有诸多功能上的相似性。例如,一些国外的学校园艺活动包括种植、浇水、除草、施肥、翻土和收获,种植玉米、西红柿、洋葱、胡萝卜等常见的蔬菜;印度学校花园的主要特点是容器园艺,尽管有这种限制,他们仍然设法种植了像西红柿之类的作物;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指出,“因为植物特别容易生长和照料,所以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应该参与园艺项目,利用室外空间、窗台或盆栽种植”;等等。因此,本文将结合国外有关园艺区、学校花园等的文献资料对幼儿园自然角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

艾丽丝等人认为园艺区要包括各种各样的植物,使教室温暖如家,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且,为了提高科学的过程技能和内容知识,可以设立数据收集站,配备日历、图表、图表纸、描图纸、大量写作和艺术材料以及各种测量工具,引导儿童记录他们对种植和生长过程的观察。

周碧波和康莉表示,自然角内可种植树木与花草等,并且需要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然角的内容,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种植,以激发儿童观察、探索的兴趣。 卢艾雯指出自然角内容不仅要丰富,还要激发幼儿与内容的互动,自然角内容选取应考虑到季节因素,选取适应当季生长的植物种类,还要具有可探索、可操作的作用,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保持与自然角长期的互动。 潘燕玉指出,自然角的内容不仅要确保丰富多样,而且要以合理的形式展示,有效利用空间,体现植物的层次性,便于幼儿观察、探索和照料;要注意选择那些常见的、容易生长与照顾的植物,以及体积小、可抚摸、喂养简便而无害的小动物。 可见在自然角内容选取方面,多数研究者都强调到内容选取要丰富,内容要因地制宜,因班各异,符合幼儿的性格、年龄、认知特征,又便于幼儿实际操作,并且要安全易于管理,激发幼儿的兴趣等。

  1. 关于自然角游戏中存在的问题的相关研究

    通过实践与研究,许多学者也发现在自然角的创设与利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小达瓦参决提出,在创设自然角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自然角的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层次性与丰富性,并且在创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二是自然角无法发挥与幼儿的互动作用。 黄贤认为,教师在自然角创设中存在许多误区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重摆设,轻幼儿的年龄特征;重装饰,轻幼儿的心理需要;重规模,轻幼儿的个性特征。 唐娟指出,目前幼儿园的自然角创设普遍存在如下问题:看上去很”——形同虚设;做起来很”——无序种植;指导起来很——准备不足。

    陈媛萍总结了幼儿园自然角利用中存在的华丽有余、价值不足;过度干预,管理缺失;缺乏互动,难以探索三个方面的问题。 艾米利亚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目前在开展花园或园艺区项目中遇到的一些挑战:一是赠款资金更新不及时,缺乏资金;二是一些园艺的文化观点(如,园艺杂务被用作一种惩罚形式)可能需要重新阐明;三是教师缺乏园艺知识和经验,缺乏学校工作人员的支持;四是已经负担过重的教师没有时间来承担园艺责任和课程整合;等等。 邹叶丹发现幼儿园自然角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创设方面,多注重其欣赏价值,家长多购买精美的花卉盆栽来进行静态展示,仅仅看起来很美;二是在观察方面,存在着教师高控现象,观察的时间、次数、思考的问题都是由教师说了算;三是在幼儿记录方面,缺少纵向深度比较,记录只流于绘画形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关于Steam教育的研究在慢慢进入幼儿园阶段通过Steam教育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及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有关幼儿园自然角的研究方面,虽然国内关于幼儿园自然角的文献较多,但多为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与反思,较少与相关理论联系,理论性、系统性、研究性有待提高。 因此,本课题将扎根于幼儿园,基于对幼儿园自然角中记录的活动的细致观察,真实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并与合作教师进行分析、研讨。着眼于班级自然角记录本设计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Steam理念及相关理论支持和实践反思,研讨出行动的计划并付诸实践,并对整个行动研究及每次具体的行动实施进行评价反思,以探索有效投放自然角记录本的策略。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杨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