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互对话,明晰基于航海文化可实施的课程 主持人:前期大家收集了非常多关于“航海文化”的文献资料,现在我们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寻找到的关于“航海文化”的内容,说说自己对于“航海文化”的认识,谈谈基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怎样开展课程。 蒋梦菲:有一位名人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就是郑和,从太仓刘家港(今浏河镇)出发后到达南洋、印度洋等30多个国家,远达波斯湾、红海及非洲东海岸。浏河及周边也有非常多和航海文化有关的历史文化或者建筑,浏河天妃宫、太仓博物馆、太仓郑和公园(郑和纪念馆)。我觉得校园航海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它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形成共同的航海愿景。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替代的。同时,校园航海文化也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崔韵雪:我觉得航海文化对于幼儿而言有助于幼儿知识的内化与情感的迁移,有利于增长幼儿宽广的视野与探索的精神,有益于海洋文化的传承、弘扬与保护。将海洋文化融入幼儿教育,有助于逐步培育幼儿“亲海、知海、爱海”的意识,促进其认知、情感、能力的多重发展。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幼儿海洋文化教育的意义,就幼儿游戏教育中海洋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参考和借鉴。 主持人:在幼儿园里开展航海文化课程,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海洋、了解海事、关注海运,也可以了解相关历史,体会航海人特有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国奉献、海纳百川的精神品质。 金君:我找到的是一个大班项目活动“船船大作战”,从船的兴趣——船的调查——船的制造——游戏,围绕船开展了很多的活动。 主持人:是的,金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就是要借助关于航海文化的这类资源来开展我们的课程,金老师所说的船就是其中的一种资源。 韩颖杰:航海技术是航海文化的核心。从最早的木筏、独木舟到现代的巨型船只、潜水器、卫星导航系统,人类航海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不断丰富航海技术的经验,也能够体会到我们国家的强大。 王诗佳:航海文化是指与航海相关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航海技术、航海历史、航海传统、航海艺术等等。航海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历史紧密相连,它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每年3月17日是国际航海日,我找到了很多纪录片《蓝色星球II》《魅力马尔代夫》《大太平洋》《海上福建》,这我觉得是很不错的影像资源。我们基于航海文化,可以向幼儿传播普及航海及海洋知识、弘扬海洋文化,培养幼儿对航海及海洋事业的兴趣。 主持人:航海文化包含航海运输与贸易、航海科学技术、航海政策、航海军事活动、航海精神、航海宗教民俗、航海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和目的性的特征。 吴丽娟:大家讲了很多关于“航海”的内容,那我来说一说“文化”。文化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摸不着,看不见”,有人说,文化是虚的,但事实上,文化却又影响着每一个人,在表面上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面貌、精神和态度,根源上却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影响和指引着各行各业实体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质量。 主持人:感谢大家的分享,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对“航海文化”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广泛的认识,对我们的课程实施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 二、理论学习:《基于航海文化育人模式的航海类专业课程教学探析》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基于航海文化育人模式的航海类专业课程教学探析》,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的对航海文化和课程之间关系的想法。 王诗佳:在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中大力融入航海文化元素,使航海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文化育人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使航海文化教育切实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日常行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航海文化育人模式。 钱盈池:在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中大力融入航海文化元素,使航海专业知识技能传授与文化育人紧密结合推进,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使航海文化教育切实影响和改变学生的日常行为。 居星宇:充分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提高其学习兴趣。 蒋梦菲:航海文化要素主要包括航海专业知识与技能等知识要素、航海工作精神和工作态度等精神要素、航海相关活动交流使用的行业语言动作与工作符号等象征要素,以及对航海相关群体与实践活动起规范作用的各种行业法律法规和行业习惯等规范要素。 韩颖洁:我们可以课程设计活动为例,我在结合江海地区特色设计幼儿课程时,重点引导幼儿欣赏江海地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主要文化内容。比如,在建筑方面“青砖黛瓦”的翘檐造型,在艺术方面有着独 特方言与服饰的“通剧”,服饰方面独特的织布、印染工艺,渔业方面的多种网鱼器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