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摩大班美术《长江》活动 二、执教教师说课 蒋梦菲:浏河镇有着“江尾海头第一镇”的美誉,生活在浏河的孩子们,对于长江并不陌生,他们或和家人一同在湿地公园露营、放风筝,或在“七十二家村”的乡间小路上追逐驰骋。石头缝里的小螃蟹、翱翔的白鹭、高高的芦苇荡,都是他们与之嬉戏的伙伴。结合话题讨论,发现幼儿不仅对江边的趣事感兴趣,更能关注到现存的江滩环境污染相关问题。如:小摊贩将脏水倒进江水里、江面上可以看见漂浮的垃圾、江边的牌子写着“十年禁捕”但还是有人偷偷钓鱼……仔细观察幼儿的语言、表情、神态,无不反应着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不赞同。但在深入谈话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幼儿对于“长江”的概念认知或与“大海”所混淆。于是,基于大班生成性主题《变化的太仓之江滩湿地公园》中线索三“长江大保护”,预设生成与“宣传长江环保”相关的美术活动。立体构成则是一种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美学表现形式,重在发展幼儿立体造型能力与空间感,与构成能力。此艺术方式需幼儿基于想象或图示,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组合,立体化的呈现最终的作品。《幼儿园美术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中也指出,“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发展在大班年龄段应初步达到样式化期,能够基于一些基本手工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在此书中也提到了关于“点、线、面”元素在手工作品中的表现形态,与立体构成的概念不谋而合。 本次活动的活动目标是:⒈能组合多种材料合作设计长江环保作品,对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感兴趣。⒉尝试多角度介绍自己的作品,感受艺术作品所传达的环保理念。设计的环节有:⒈情境导入,大胆表达对长江保护的已有认知。⒉话题激趣,明晰立体构成的基本特点。⒊分组操作,合作完成环保作品。⒋集体交流,感知艺术作品的多样美。⒌活动延伸,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成就感。 三、大班美术《长江》活动观摩研讨活动 黄露露:接下来我们对于本节课的亮点和调整建议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吧!那我先来说一下,我觉得师幼互动非常好,教师的引导做的很到位,能够让幼儿自主探索立体的方法。 居欣雨:是的,然后还关注到了时政,结合本土资源,也结合了幼儿的经验。本次活动是来源于生活的,我觉得非常好。 崔韵雪:而且老师的教态也非常的自然和充满活力。教态不仅吸引了小朋友,也吸引了我们观摩的这些教师。我还关注到了有的小朋友无所事事,但老师也进行了引导,蹲下来和孩子分享,很触动我。 王诗佳:材料准备的很充分,种类多样。对于毛线这个材料来说,可以段的形式呈现,提前剪好。根据点、线、面来说,面的材料比较缺失,可以增加块面的材料。 蒋梦菲:那围绕长江可以怎么表现出来呢? 韩颖洁:可以用泡沫,或者纸板之类的,涂上蓝蓝的颜色。多种多样的材料也可以通过小推车展现出来,吸引幼儿,选取更多种类的材料。 钱盈池: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江底、江面、江面上的制作,从多维度进行入手制作。会使作品更具有立体感。 黄露露:我也来提个小建议。就是幼儿的经验,小组合作的时候可能幼儿之间的互动、配合不是很到位,可以在前期让每个人与小组的成员进行充分的熟悉,对于每个人的经验、分工有个初步的认识。 王怡笑:每个作品里的基础元素可以做的大一点,凸显出整个作品,太小会显得作品非常的空,这些幼儿是可以提前做好的。 金君:还有我想说一下,呈现出立体效果的一些支撑性材料没有和幼儿进行拓展,这些材料的特性可以在集体环节拎一下,重点介绍材料如何立体构成,这样幼儿的思路会清晰一些。 蒋梦菲:大家给我的建议都非常的实在,我也会对本次活动进行优化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