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1月研讨记录㈠

发布时间:2024-01-2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走向文化实践:幼儿园江海文化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

课题

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2/LX/02/067/03

出席

对象

争流教研组教师

地点

二楼会议室

时间

2024.1.12

研究

主题

·课程百味,叙·儿童本真

所要

解决

问题

⒈通过阅读其他教师的班本课程文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优化班本项目课程的实施。

⒉在同伴共享、对话中感受项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升对项目课程的敏锐度。

研究

方法

文献法、课例研究法







一、课程分享

主持人:结合实践,围绕发展线索、偶发事件、遇到的问题等为切入点,分享班本项目课程内容。

二、分组研讨,共话亮点

主持人:大家分成两个组,结合文本和现场分享,选择分别选择小中大的一个班本课程,说说该班本课程的实施亮点,你觉得这个班的班本课程有哪些内容或者方面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l 小班组

韩颖洁:金老师的班本课程《生活中的网》,结合幼儿园的·主题课题,从渔网一步步拓展成了生活中的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中寻找各种各样的网,并进行探索,通过实践知道各种网的用途、玩法等,在寻找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同时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网,了解各种网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王诗佳老师在班本课程中抓住了幼儿对的兴趣,每个推进过程都有幼儿参与痕迹教师对每个进度都有思考与调成,跟随幼儿的脚步行进。活动中,让小班幼儿更多的是动手实践。

l 中班组

金君:菲菲老师的班本课程中运用了很多不同的方式来研究风向标这一主题,而且可以从中看出几乎都是以幼儿为主体进行的自主探究,老师充当了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班本课程的呈现中也是运用了音频二维码、幼儿表征以及很多不同活动的图片,非常丰富多彩。

居欣雨:菲菲老师的班本课程从幼儿真实困惑以及兴趣出发,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其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并努力解决问题,是一个自主学习过程。主题贴近日常生活,生活化的教育环境,促进了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随着主题的再次深入,不仅帮助孩子们了解风向标的相关知识经验,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观察、对比、社会交往、动手、语言表达等能力发展的机会。

l 大班组

钱盈池:佳佳老师的分享是基于历史文化来开展的,让班本课程的内容更加富有文化的底蕴以及历史的痕迹,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富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也在成长,也在不断丰富经验。

蒋梦菲:以前我觉得文化这个词很高大上,通过今天老师的分享让我重新打开了思路。就像我们班的是以风向为主题的,那为什么要制作风向标、风向标的发展历史、现在的应用等等都是孩子可以去探索的。

主持人:大家寻找到了非常多的亮点,包括内容的选择,还有在推进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和幼儿的发展等。我们可能比较多的是以文字的方式进行呈现,但今天我们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形式,有音频、视频,也有儿童海报、思维导图等等,这些多样丰富的形式让我们听者也会更加投入。这些方法也值得我们大家用到以后的班本课程梳理和分享中。

三、寻找问题,梳理课程实施普遍性问题

主持人:寻找问题,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资源适切性、课程推进、文本形式等方面谈谈班本项目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l 小班组

韩颖洁:金老师班本课程的题目是《生活中的网》,初看题目和“江·舟”主题并不相关,其次文章中提到的与“渔网”相关的活动也比较少。课程题目起的时候,结合了生活,因为后来孩子们接触的网的种类越来越多,后期可考虑将题目修改为《渔网——生活中的网》。

金君:是的,为了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所以我是先通过了生活中的网来引导幼儿开始对“网”探究从而发展到“渔网”,后续会开展一些关于渔网的活动,也可以结合小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增设一些活动,丰富幼儿对渔网的知识经验。

主持人:其实韩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关于课程与课题的适配性问题。我们在生成课程的时候,除了考虑孩子的兴趣,我们也要思考我们课题的研究方向,做有研究性质的课程,而不是点到为止。

l 中班组

金君:我觉得蒋老师现在侧重的就是风向标的制作,把制作的目的可能弱化了。所以我们认为,制作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有反复的探索和推进,但对于风向标在生活和游戏中的应用也是值得推进的一个方向,这样做的东西可以投放使用,我们觉得会更有意义。

蒋梦菲:对于金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在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风向标固定不牢固,这个制作的材料我们也一直在改进和探索。但发现现在就是一直纠结在制作这个维度,很难继续下去,金老师给我的建议我也会继续尝试。

l 大班组

蒋梦菲:佳佳老师的课程通过对历史水闸桥的认识,然后将课程定位在一个建构活动中,那除了建构活动,有没有其他合适的内容,让班本课程的形式更加丰富呢?这样一开始的预设网络和后来的网络图就会有一个对比,也可以看出课程的行径过程。

钱盈池:游戏中建构的材料还是比较局限的,根据前面分析的水闸桥建筑方法,如果幼儿感兴趣的话, 可以真的使用一些砖、水泥等材料进行创作。在水闸建成以后,以后让幼儿试试看能不能真的可以根据船只通行需求进行开、关。如果出现了毁坏的情况,可以怎么做呢?引导幼儿小组讨论或者集体讨论。

王诗佳:这个活动其实我们还没有开展完,在大班下学期可以按照另一条线索继续开展,让活动更加全面。黄老师和钱老师的建议也非常好,前后对比,可以更好地分析孩子们的兴趣所在。

四、梳理关键词,明晰班本项目活动程特点

韩颖洁:我觉得第一个关键词是“共同参与”。班本项目课程是一种以班级为基础,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第二个关键词是“兴趣、问题”。这种课程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围绕幼儿的兴趣、问题展开。第三个关键词是“自主、合作探究”。在项目课程中,以幼儿为主体,针对一个真实、复杂的问题或任务,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产出。

金君:我也觉得是有三个关键词,但维度和韩老师的有些不一样。第一个关键词是“幼儿主体”。班本项目课程是以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结合本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喜好和经验来选定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第二个是“资源”在班本项目课程中,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充分运用幼儿园和班级的各种资源。第三个是“生成”:班本项目课程需要关注班级生态,再设计园本课程等操作策略,创生新的教育经验。

蒋梦菲:我认为班本项目课程的关键词是幼儿兴趣、符合年龄段、儿童视角、促发展。幼儿园班本课程是以班级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的一种课程,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建构特色幼儿园园本课程有着重要的作用。班本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当下幼儿的年龄特点,超出幼儿能力范围之内的内容幼儿会无法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站在儿童的视角,切勿教师全方面主导。挖掘生活教育细节,释放幼儿天性,提高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活力,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王诗佳:第一个关键词是适合: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的,同时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第二个关键词是发展:幼儿在活动中是得到发展的。第三个关键词是游戏:整个课程是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钱盈池:小组、真问题: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会分成小组,选一个真实的问题或挑战,并通过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来解决它。真经验: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会如何进行研究和分析,还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王诗佳:第一个关键词是适合: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的,同时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第二个关键词是发展:幼儿在活动中是得到发展的。第三个关键词是游戏:整个课程是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钱盈池:小组、真问题: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会分成小组,选一个真实的问题或挑战,并通过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来解决它。真经验:活动中,幼儿可以学会如何进行研究和分析,还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主持人:大家梳理的这些关键词,其实和我们的班本项目课程的特点就是非常贴切的。有的老师从主题的角度出发,有的老师从资源与内容的角度出发,有的老师还从探究过程出发。其实我认为,我们目前收集的资源还是很多的,有些资源可以直接利用,有些资源需要我们转化一下思路来进行课程的链接,这就需要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性来对资源进行分析和思考,挖得更深一些,想的更广一些,做得更细一些。当然项目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技术、掌握一些能力,还可以体验一些传统文化,感受一些历史发展,那这样呈现出的内容就会非常扎实,也会很契合我们的“航海文化”。

四、推选2个优秀班本项目课程案例。

蒋梦菲《风的方向》、王诗佳《水闸桥》

程故事是主题活动的升华与高级形态,它围绕幼儿已有经验、感兴趣的事件中衍生而来。我们需充分理解课程故事的含义,挖掘其价值,聚焦孩子遇到的问题,引导、支持她们深度学习。希望老师们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素养,与幼儿共同演绎更多精彩、有价值的课程故事。

此次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创设了一个互动学习、锻炼提高的机会,还为老师们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平台。教研探索之路很长,需要我们踏实走好每一步,秉持游戏精神多体验多思考,在教研中不断成长!

物化

成果

教师班本课程故事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松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