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已有班本项目活动,思考课程继续推进价值。 主持人:这学期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一个班本项目课程,在之前的活动中我们也梳理过项目活动的关键词。那围绕现在大家做的班本项目课程,你觉得自己的班本课程值得继续推进吗?为什么? 王诗佳:我觉得水闸桥的活动还是比较有价值的。首先这个活动是在我们的主题活动“亮眼看家乡”的活动下生成的,是由他们的兴趣引发的,且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度很高;其次,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除了了解了本地的水闸桥,还知道了很多其他特殊的桥,经验增加了;最后在活动中我们有一个“建构”的重点,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主持人:是的,佳佳老师的水闸桥内容非常丰富,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也是非常有挑战、有趣味、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发展也是非常全面、完整的。 崔:我觉得我的班本项目活动继续推进,本学期我们班只研究了保护水资源中的水净化过程,但是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这个内容有点深奥了,孩子的兴趣度也逐渐降低了。 主持人:我们在推进项目活动的时候,确实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孩子兴趣度降低,那就得考虑是不是合适了。 金:可以继续推进,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原本构想里的内容可能对他们来说有一点难度,所以后续我可能会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引导幼儿玩一下与班本主题相关的游戏,并以其他幼儿常见网的类型,如蜘蛛网、球网等方面进行。 主持人:金老师和崔崔老师都结合了小班的年龄特点来描述,确实我们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那这些问题我们也可以让孩子来思考怎么解决,而不是老师想让孩子怎么做,这个也是体现我们老师价值的一个方面。 钱盈池:我的《江堤》本学期主要对江堤的结构和制作进行聚焦,衍生了防水实验等游戏。其中,幼儿发现了江堤中有大坝这一结构,幼儿有一定的兴趣,可以展开相应的活动,所以我觉得可以继续推进。 主持人:钱老师项目课程的内容角度其实特别好,和航海文化也非常贴切,内容也很新颖。所以我们在确定内容的时候,一方面可以话题从孩子中来,一方面也可以由老师引发。钱老师的这个项目活动就充分体现了幼儿和老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收获。 韩:我觉得我们班的《贝类探秘》课程值得继续推进,介于小班第一学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趋势,所以本学期的课程趋向主要定位在艺术方面,给予幼儿更多的与家长亲子制作活动的机会。后续随着孩子的探究能力的发展,可以将重点转移到科学知识领域。 主持人:其实项目活动的特点就是多领域整合的,虽然不同的项目活动它的侧重领域是不同的,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完全割裂开来,这样就非常容易变成活动的堆砌,缺乏项目活动的推进和深度。 二、小组研讨,分享交流成果。 主持人:我们分成两组,小班组、中大班组,讨论一下这些可继续推进的内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把它梳理下来。 第一组: 崔韵雪:与先前的课程相比,我们现在对项目活动的把握更加精准。先前有些活动难度较大,效果并不理想,忽略了幼儿年龄段水平,总想着往“高大上”的方向行进,让课程看起来更加丰富,但丢了本质,幼儿有效经验的获得少之又少。现在,我们专注于课程本质,让每一个活动都扎实、可行,真正为幼儿发展考虑。 主持人:虽然第一组的关键词很简单,但都真真实实地展现出了项目活动中我们老师应该把握的特点,这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第二组: 王诗佳:我们一共总结了四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驱动性问题”,项目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围绕项目主题设计的、契合课程标准的具有凝练意义的驱动性问题,它是能够引发幼儿自主探究和推动幼儿问题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驱动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维的、开放性的。判断项目活动,可以从驱动性问题角度来识别,如果没有驱动性问题,幼儿兴趣会降低,项目活动也就无法继续推进。第二个关键词是“持续性探究”驱动性问题需要幼儿进行持续性探究才能够得以有效解决。幼儿必须做到透彻地思考这个问题、考虑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利用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并长期、深入地探究,寻找与发现可实行的方案,不断尝试,最终解决问题。第三个关键词是“整合性学习”,在项目活动中,幼儿的学习是整合性的,包含多领域的内容,学习的内容是相互交织、有机整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割裂的,更不是简单拼凑的。第四个关键词是“多样化成果”,展示在项目活动的高潮阶段,需要幼儿进行总结性的输出,幼儿以各种方式分享交流所获得的新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即成果展示。成果展示的形式是多样的。 主持人:幼儿园项目活动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基础,以真实的问题驱动为导向,以持续性探究为中心,以整合性学习为特点,以可展示的成果为旨归的一种活动实施方式。在生成问题链时,教师要关注驱动性问题链的逻辑性,使驱动性问题链螺旋而上、层层推进,让幼儿能“有阶可上”,保持思维的连续性,从而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究和深度学习。 三、共同讨论,梳理共性支持策略 主持人:回顾我们的项目活动中,我们老师会采用哪些共性的支持策略呢?可以围绕实例和结合教学经验说一说。 蒋梦菲:我觉得要明晰项目活动价值,思考开展活动的可能性。并不是所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都要发展成项目活动。当幼儿对某一主题产生兴趣,在确定是否以此为主题开展项目活动前,教师首先要思考主题的价值是什么,即通过活动幼儿能够获得哪些方面的成长。 韩颖洁:是的,教师还需要思考主题开展的适宜性和可能性,即这些探究点是否适合本年龄阶段的幼儿、是否适合本班幼儿,以及开展活动所需支持条件是否能满足。 王诗佳:还要发现驱动性问题。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尚不丰富、认知结构尚未完善,当有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事物出现时,他们会非常好奇,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 崔韵雪:要促进深度学习。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的过程。在项目活动中,幼儿不断尝试与思考,不断产生新的问题。 金君:教师如果能发现并抓住幼儿一连串的疑问,通过问题链的形式抛回给幼儿,能够帮助幼儿深入地思考,使得幼儿的学习朝向深度进发。这也体现了老师的角色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