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沙龙:课程实施“大家谈” 主持人:本次活动在实施园本课程中的问题,结合上学期课程研究框架,交流在上学期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⒈问题1:课程资源利用困难,缺乏外出实践机会。 崔韵雪:在孩子无法走出去的情况下,我们老师该怎样帮助孩子和资源进行链接呢? 何翌婷:收集资料、视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孩子拓展相关经验。 ⒉问题2:课程内容缺失,领域不均衡。 蒋梦菲:课程故事内容偏向于某一个领域,“风的方向”偏重于科探领域,未能实现多领域综合发展。 主持人:在梳理主题框架时,内容缺失,背后是缺乏课程意识。课程应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但应该领域均衡。不仅有集体活动,也可以融入日常活动,如将郑和下西洋融入体锻活动,利用情境来组织活动。 ⒊问题3:班本课程命名方式较局限。 钱盈池:结合本学期班本课程设计思路的命名方式,如:郑和下西洋之好玩的陶泥,偏向于艺术领域中的区域游戏,命名内容不够完整。 主持人:课程的命名方式应该更加广,应包含案例内容,而不是两者等同,像邢少兰、朱屺瞻这类人物,我们不能只以水墨来进行命名。 ⒋问题4:未能突出年龄段特征。 王诗佳:在进行名人文化课程设计的时候,不同年龄段都有出现郑和、朱屺瞻这类人物,如何针对年龄段特点来进行课程的开展,体现不同。 主持人:以郑和为例,小班可以故事性来让孩子了解郑和的故事,中班以郑和的航海路线为切入等,每个年龄段的切入点不同的。 二、理论引领:《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丛书》——我家住在运河边 主持人:书中内容包括:资源介绍、开发理念、地图清单、基本路径、活动列举、课程计划(学期课程计划、主题活动计划)、方案设计。本书围绕小中大三个块面,每个年龄段的侧重方向也有不同,小班是“运河里有什么”、中班“船舶会”、大班“运河上的桥”,活动形式包括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实践活动等。 三、集体交流,梳理共性经验 ⒈结合年龄段特点,挖掘适宜的课程资源。 ⒉均衡领域,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⒊深化内容,线索纵向延伸。 四、分组研讨,优化课程框架——以中3班江·舟课程为例 ⒈“基于航海文化资源,提升幼儿绘本阅读能力发展”改为“基于航海文化资源,提升幼儿语言领域关键经验发展”。 ⒉“线索一:郑和的故事”改成“线索一:有趣的提线偶”。 ⒊线索一学习活动改为: 艺术:一起来看提线偶剧 社会:我们的计划 科学:提线偶的秘密 艺术:我喜欢的提线偶 语言: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⒋线索二学习改为: 语言:郑和下西洋的秘密 艺术:神秘的人物 社会:问题发布会 社会:我们的演出计划 艺术:提线偶剧——郑和下西洋 五、专题计划再认知 专题论述要以论文表述的方式进行撰写,可以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进行整理,形成专题研究资料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