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3月研讨记录㈡

发布时间:2024-03-2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走向文化实践:幼儿园江海文化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

课题

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2/LX/02/067/03

出席

对象

争流教研组教师

地点

七十二家村

时间

2024.3.22

研究

主题

走进现场,探寻名人足迹——阅兵台之旅

所要

解决

问题

⒈探寻名人文化,走进历史遗迹,多元搜寻文化线索,梳理资源与幼儿经验发展的链接点。

⒉通过经验交互、实地调查等形式,提升教师课程理念,进一步明晰“江·舟”项目课程的架构。

研究

方法

调研法、案例研究法







一、参观阅兵台,沉浸历史场域

阅兵台相关介绍:

⒈江防要地,抗金名将韩世忠来军乘海船,扼长江,绝金人归路。

⒉说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这里抗击倭寇。

⒊现所见的阅兵台,是1959年董修,台基长24.6米,宽16米,高3米,有厅区1间,前还有两门古代大炮。

二、故事发布会,加深对名人文化的认识

主持人:教师结合前期收集到的关于阅兵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享、补充,拓展教师对阅兵台名人文化、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⒈韩世忠

韩世忠是南宋名将,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重大的贡献。

韩世忠是一位领兵打仗的将军,前期可以先通过影视频资料,让幼儿感受打仗的场景和将军的英雄气概。

这比较适合中大班年龄段开展,在户外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打仗”的游戏。

他的故事里有“防护城墙”和“防护江堤”,中班孩子就可以在晨间体锻的时候进行“江堤保卫战”的游戏,还可以重点开展体育游戏。

⒉朱屺瞻

丹青大师朱屺瞻一生喜爱梅花。抗战时,浏河老宅被日军焚毁,新宅亦弹洞满壁,遂拆老宅之余屋,修缮新宅,并把日寇炸弹坑挖为“铁卵池”,池边土坡上遍植梅花,题其居曰“梅花草堂”,自号“梅花草堂主人”。除了从水墨画这一点切入,还可以围绕“梅花”,挖掘背后的价值和人文精神。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现出水墨的感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小班可以更偏向艺术欣赏,让幼儿感受作品的美,有欲望去探索。

⒊郑和

结合郑和的绘本,但是绘本比较少。可由老师将郑和航海的一些事件画下来,或找出一些相关的图片,将郑和航海的故事还原出来,制作成PPT或电子图书,以图示的形式给幼儿看,完成幼儿经验的迁移。

⒋张晓峰

我们班打算围绕“张晓峰”开展班本课程,他是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国家一级演奏员,出生在江苏太仓的他创作了大量民族器乐曲,他还致力于江南丝竹的研究和探讨,完成了《江南丝竹十大曲目总谱》。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打算让丝竹进入校园,给孩子一种萌芽的兴趣。

主持人: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文化就是精神层面,当然文化精神层面偏多,但是很多事情是需要参与后才能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可以为幼儿播下一颗对于历史或文化好奇的种子,让幼儿感兴趣后,再深入的开发。

三、理论学习——《太仓“老底子”》丛书

预设资源,链接幼儿兴趣点。在开展课程之前,老师需要先预设好需要的所有的资源,先将江海文化名人的故事读透,老师先了解好了,才能更好的帮助幼儿挖掘出感兴趣的点。

课程不是游戏,应涵盖五大领域。课程资源的梳理是一个过程性的东西,要基于自己的班本课程去思考可利用的资源,如参考文献、名人报道、场域资源等,一定不能把课程做成游戏或者是区域活动,课程一定要涵盖五大领域。


物化

成果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松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