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蒋梦菲老师执教大班音乐活动《说唱老浏河》并说课 二、基于观摩,优化教学设计 第一组: 亮点: ⒈指标与环节对应,能更好地进行观察。课程资源挖掘,前期经验准备充分,考虑本土文化。 ⒉教师对浏河文化进行四方面提炼,歌词结构梳理。 ⒊文化是物化背后的东西,将文化融入民谣,从本土文化逐步加深文化认同感,家乡的归属感。 调整: ⒈量表更注重文化方面,可能由于是课题研究课。说唱活动要更有音乐关键经验,例如:民谣、说唱歌曲特征的把握、节奏。建立课程资源框架体系,应该更具象。 ⒉幼儿对于浏河文化的内化不够。研究历史建议调整,可以作为一系列活动或者主题进行。应该将重点放在歌曲本身,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 ⒊名人梳理基础上可以更细化的梳理,幼儿才能有更深的感受与体验,如:江滩湿地公园有什么人、事、物,抓住文化内容,文化资源之间的链接。 疑问:活动应该定位在文化还是音乐。 第二组: 亮点: ⒈针对B1指标 ⑴以长江文化为源,唤醒经验的文化性。活动中充分运用的多样化的资源,包含了名人、特产、地点、事件,激发了活动兴趣。 ⑵多样化的资源通过了表格、图谱等支架帮助幼儿了解歌词结构,为后续歌曲创编和表演奠定了基础。 ⒉针对B2指标 ⑴以已有经验为基,积累经验的生长性。前期活动调研全面,幼儿对长江文化的经验充分,才能比较的完成今天的音乐活动。 ⑵由个体的分享让个别经验辐射到更多幼儿,帮助幼儿新经验的生成。从集体创编到小组创编给予了幼儿充分创编的时间和空间。 ⒊针对B3指标 ⑴以歌唱活动为径,串联经验的连续性。在幼儿集体演唱、分享交流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种对浏河本土文化的自豪感。 ⑵能够把收集到的相关浏河文化资源很巧妙地融入到歌曲创编中,说明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设计能力的发展,并且能对教材的再编辑和再整理。 建议: ⒈针对B1指标 ⑴指标制定中提到的社会环境建立和和谐关系与本活动关系不大。可以将指标替换为浏河方言的感受、丰富。 ⑵激发文化创新的能力难度较大。 ⒉针对B2指标 ⑴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前期幼儿的个别化调研可以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可以使幼儿的经验更加地综合、多样。 ⑵第二个指标可以放到B3更匹配。 ⒊针对B3指标 ⑴关注本次音乐活动的核心经验和难点的及时解决。 ⑵如何在创编歌唱的过程中去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浏河历史文化的兴趣,可以再做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