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体阅读中国教育报《食育助幼儿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主持人:请大家阅读理论文章,了解食育理念与工作路径。并说一说你心中的”食育“是什么?食育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 ⒈培养幼儿对环境的尊重、爱惜粮食的品质、环保意识 ⒉良好的饮食习惯 ⒊传统饮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文化认同 ⒋良好的劳动习惯 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⒍身心健康发展 二、分组讨论后集体交流,从食知、食礼、食趣、食养中为自己班选一个课程内容接下来实施,说一说初步的实施计划 ㈠⒈食趣课程:中2,中4,小4 ⒉食知课程:小2,中6,中7,大2 ⒊食养课程:中3,大1,大3 ⒋食礼课程:小1,小3,中5 ㈡初步实施计划 中2班:刀鱼馄饨可以通过制作和品尝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美食,让幼儿了解刀鱼的营养价值和文化背景,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鉴赏力。课程开始时,介绍刀鱼的种类、产地和营养价值,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让幼儿了解刀鱼馄饨的制作过程。接下来,组织幼儿参与制作刀鱼馄饨的实践活动,让他们亲手包制并品尝自己制作的美食。最后,通过分享和讨论,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学习体会,从而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小1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确实小班幼儿刚进园,在用餐方面有比较多的问题,可以从常规培养、绘本阅读、游戏比赛等方面考虑,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中4班:首先我们会带领幼儿参与种植园地中各种植物的种植与养护过程,让幼儿亲身体验食物的成长过程,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其次,我们将选取其中一到两种食物进行采摘、烹饪制作、品尝等,让幼儿从劳动中感知食物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小3班:从小朋友吃饭挑食这件事情入手,进而了解每日食谱里大家不喜欢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然后尝试挑战自己吃一吃这些食物(光盘小比赛)。 中5班:在幼儿常规培养和区域活动中渗透传统饮食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3班:了解食物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从而制作与之相关的美食,可以尝试将食育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科学、艺术等,通过跨学科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对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2班:从日常课程出发,让幼儿可以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粮食和各种食物,利用多感官体验,培养幼儿不偏食挑食,喜欢上吃瓜果蔬菜,帮助他们懂得珍惜粮食,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中6班:可以通过和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孩子们亲手参与食物的准备和制作过程。这不仅能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加深对食物来源和制作过程的理解。 大3班:将孩子感兴趣的传统美食融入食育课程,尝试制作、品尝,让孩子在多样的活动中体验传统饮食文化。 小4班:我们小四班在舟宝农场里种植了鸡毛菜,让孩子参与了种植、浇水、采摘。孩子们把采摘的鸡毛菜带回家,了解了鸡毛菜的烹饪过程,让幼儿看到食材是怎么变成食物的,让幼儿参与到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他们会获得参与感和满满的成就感,让他们参与制作,加深有劳动才会有收获,体会饭菜来之不易。 大2班:带领幼儿了解传统美食和制作步骤,动手尝试制作美食,培养幼儿对美食和美食文化的兴趣,在实践中了解、传承中华饮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