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1月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25-01-0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走向文化实践:幼儿园江海文化项目课程的开发研究

课题

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2/LX/02/067/03

出席

对象

逐浪工作室成员

地点

二楼会议室

时间

2025.1.2

研究

主题

聚焦儿童视角,助力课程生长

所要

解决

问题

⒈深入地理解儿童视角的内涵与价值,认识到从儿童出发设计食育课程的重要性。

⒉通过分享和交流食育课程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帮助教育者掌握如何聚焦儿童视角,设计富有吸引力、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食育课程内容。

⒊激发创新思维,鼓励教师在食育课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研究

方法

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一、各班交流课程故事

⒈黄露露:《以茶养生》

幼儿分项目组进行调查,嘴巴眼睛,鼻子,认识自己身体的基本症状。尝试选择适宜的食材进行不同种类茶的制作。通过茶饮说明书的汇编,更有助于同伴间的交流分享,使幼儿的经验显化,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通过合理的搭配和摆放,充分运用色彩典雅的桌布、造型可爱的水壶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提供适合幼儿饮用、应季、健康的食材,如山楂水、菊花水、蜂蜜柚子茶、红糖生姜水等,引导孩子们在了解其营养功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是培养幼儿自主饮水能力与良好习惯的重要基础。

⒉王诗佳:《香香的午饭》

经过几个月的相处,发现班级中幼儿午餐的习惯很不好,有各种各样的小问题,针对这个现象,结合教研课程,于是我们在班级中开展本次班本活动。









首先,通过“幼儿喜欢的食物大调查”,我全面了解了孩子们对食物的喜好以及他们对健康饮食的基本认知。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和认知特点。

其次,在制作“健康饮食金字塔”海报的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尝试各种食物,尤其是那些他们平时不太愿意尝试的蔬菜和水果。通过讨论和分享,孩子们逐渐接受了“挑食”不利于健康成长的观念,并表现出了愿意尝试新食物的积极态度。这让我看到了教育引导的力量,它能够激发孩子们内心的动力,让他们主动改变不良习惯。

最后,在餐后活动方面,我加强了引导,提醒孩子们做好五部曲。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不再需要老师的提醒就能自觉完成这些步骤。这让我看到了教育引导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它能够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引导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了解孩子们的需求和想法,才能制定出更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案。

⒊郑倩文:《班门口桂花树》

金秋时节,幼儿园里的桂花苏醒了,孩子们寻着花香,与桂花相遇,开启了一场与秋天最美的邂逅。田园课程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百草园"里面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桂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美好的寓意,从闻香、寻桂、觅花、酿糖等探索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创造惊喜。由此我们从本班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因势利导地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围绕"寻觅桂花"的课程故事慢慢展开。

⒋卢怡文:《萌宝与鸡毛菜》

蔬菜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也是每天也会接触的实物,然而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度不高,在孩子们进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幼儿是不愿意主动吃青菜的,每次都需要在老师的提醒下,才能勉强吃几口,还有的孩子会把青菜放在一边,完全不吃。因此,我们结合幼儿兴趣,开展了“嗨,鸡毛菜”的主题课程,让幼儿在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从播种到收获再到制作的过程中,喜欢上吃蔬菜,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⒌崔韵雪:《好吃的萝卜丝饼》

本次课程围绕“制作萝卜丝饼”展开,旨在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让幼儿体验烹饪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的多方面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程,我们看到了幼儿在烹饪活动中展现出的巨大潜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类似的实践活动,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希望孩子们在享受美食制作乐趣的同时,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能力,并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⒍杨渊雯:《果香暖意》

这次关于秋冬食物养生的课程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亲自参与水果茶的制作,不仅掌握了关于水果的知识,更懂得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通过观察与实践,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了明显提升,而教师也感受到与孩子们之间互动的乐趣和意义。

回顾整个课程的开展过程,让我更加理解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句话。有些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强的动手能力,而另一些则更擅长于表达和沟通。因此,就需要教师应更加注重因材施教,以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优势领域获得成长。同时,也可以考虑更多的创造性活动,使孩子们在动手实践的同时,也能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⒎金君:《绿意盎然的食趣之旅》

在日常用餐中,我们发现班级中有些幼儿存在挑食的坏习惯,他们喜欢吃肉蛋类,但却不喜欢吃蔬菜,这样会导致身体中的营养不够均衡,抵抗力下降。为了帮助孩子们改变这一个坏习惯,我们决定利用园内的种植园地,开展一系列有趣的食育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食育课程活动,孩子们不仅亲身体验了种植的乐趣,更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到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重要性。他们从最初的挑食者转变为愿意尝试各种蔬菜的小小美食家,这种转变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他们对自然的认知也得到了扩展。他们学会了如何照顾植物,理解了食物从土地到餐桌的过程,这不仅增加了他们对食物的尊重,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耐心。

⒏陈星瑜:《这厢有“礼”了》

随着孩子们踏入中班的大门,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成长,但在进餐环节,我们仍然发现了一些亟待改善的问题。部分小朋友在盛饭或用餐时会出现掉饭粒的情况,而用餐时的嬉笑聊天、边吃边玩等不良习惯也时有发生。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历来重视礼仪文化的传承,而3-6岁正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进餐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满足孩子们生理需求的过程,更是对他们实施礼仪教育的绝佳时机。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餐能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为了帮助他们学会节约粮食、文明用餐,并养成健康文明的饮食习惯,我们决定开展一系列关于“食礼”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期望孩子们能够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学会尊重食物、感恩他人。

⒐慕万玲:《好吃的酒酿饼》

酒酿饼是苏州地区的传统美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口感。它不仅是苏州人的时令点心,更是承载着当地文化的传统小吃。我们班的幼儿大部分都是新太仓人,大部分都不太了解苏州地区的饮食文化,通过制作酒酿饼,让孩子了解到新家乡的美食,并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感受其中的乐趣。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酒酿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掌握了其制作方法和技巧。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了美味的酒酿饼。孩子们也感受到了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⒑景雨涵:《100碗好吃的青菜瘦肉粥》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食育并不仅仅是一节课或者一碗粥,它其实就是 生命教育。教育者要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幼儿去感受和饮食相关 的知识,让他们对自然树立起一颗崇敬之心,从而热爱自然界的生物和植物。因 此对幼儿进行食育仅仅依靠幼儿园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积极地 配合。幼儿园应积极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去了解和学习饮食方面的知识。比如在 家中,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完成个性化、日常的美食烹饪,让幼儿在一对一倾听 的氛围中表达想法,展示个性。例如幼儿在青菜粥中可以加入自己喜爱的食材。

⒒李晓银:《腌制萝卜干》

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一班小厨师准备了一项特别的活动—腌萝。这不仅是一次动手实践的机会,更是一次生活教育的体验。我们需要及时捕捉到孩子们的好奇与兴趣,积极引导,激发孩子们学习探索的兴趣,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与疑惑,通过自己的实践行动,在探索实践中寻找答案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

⒓吴诗怡:《美好“食”光,我的食谱我做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到: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与保健教育。在自制食谱的过程中,幼儿积累了关于食物的认知经验,初步了解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形成了合理的健康饮食概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师应抓住生活中教育的契机,为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改善和合理膳食的搭配做出积极回应。在不同镜头下,孩子们相互影响、乐于探索、主动参与,体验食物搭配,积极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了解食物搭配,自制食谱仍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从“我不吃”到“还想要”,孩子们对食物的营养与搭配越来越感兴趣,他们在此刻像是将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小小美食家”,闪闪发光。

⒔蒋梦菲:《进餐这些事儿》

通过“进餐这些事儿”的班本课程活动,孩子们在进餐习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生活常规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班幼儿从各个不同的家庭来到幼儿园,他们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各项常规需要加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进餐礼仪看似虽小,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受益终身,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养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们将和小三班的宝贝们继续探索,不断前进!

二、讨论:江海文化下食育课程开发策略

教师分小组对以上课程故事内容进行支持策略的分析

在这次食育课程故事交流活动中,我们见证了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不仅学会了制作各种健康美食,更培养了他们的多方面能力。从老师们分享的课程故事中可以看出,每一个课程都精心设计,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们促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享受美食制作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

总之,这次食育课程故事交流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证明了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化

成果

食育课程故事集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松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