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课题上阶段回顾,在反思中优化课程方案。 ⒈核心组成员分享上学期研究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主持人:我们的课题研究也进行了一年的时间,上学期我们各班也进行了一阶段的研究,大家可以结合上学期的研究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顾迎新:上学期我们围绕了幼儿园中的香樟树开展了活动,以幼儿感兴趣的红色树叶为出发点,再从树叶、果实、树皮等方面进一步观察,了解到香樟树的外形特征及运用;也以此开展了树叶贴画、香樟树写生的美术活动。围绕小山坡的香樟树开展测量活动,在测量过程中,孩子们从感官上的体验到操作上的体验转变,从而对树的粗细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陈瑜露:上学期我们围绕了种植园地旁边的几棵橘子树开展了活动。我们为橘子树制作支架。在制作支架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了相关的一些建构技巧,例如搭建材料的选择树枝的粗细等。在一次次失败后总结经验,也逐渐提升了孩子制作的计划与合作能力。在一次散步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过了一个假期幼儿园里的桔子树长出来几颗小桔子。在那几天里,孩子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桔子树,孩子们的注意力被桔子树所吸引,始终对幼儿园的桔子树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因此,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生成了寻找橘子树-测量橘子-再辨橘子树等活动树。 沐小红:上学期我们围绕了幼儿园中最多的山茶花树进行了探究,基于幼儿已有经验,以及对于山茶花树的兴趣和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基于幼儿园的园内资源促发幼儿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使用中,孩子们倾听接纳、交往探讨、思考学习等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并从中体验了成功带来的乐趣。 ⒉介绍“生·长”课程的内容,结合上阶段研究进一步优化课程方案 陆纯纯:原先的生命和生活的分类比较宽泛,无法体现无边界学习的理念,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唐以文:生命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致划分,如可细化分出四季课程。 顾迎新:四季课程每一季节也应有一个侧重点,体现无边界理念。“春色、夏声、秋香、冬味” 陈瑜露:生命体验”主题以“种·养”为抓手,让幼儿在泛种、慧养、乐收、畅享等过程中,感知、体验生命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记录、游戏、艺术表现等多种方式,感知生命的独特性、多样性,获得民俗、物候、人文等方面的直接经验。 杨帆:这样即契合了无边界学习理念又能运用园内较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将资源和课程较好的融合。 ㈡理论学习《一棵柿子树——儿童经验视域下的课程故事实践与思考》 ⒈主持人领读部分章节,其余教师共读 ⒉结合文章《一棵柿子树——儿童经验是视域下的课程故事实践与思考》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感受。 陈瑜露: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方便进行前后对比,从而更细致地发现柿子的成长轨迹。我们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的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并且对幼儿的记录进行解读,让他们的记录更有意义。 陆纯纯:对于幼儿的记录内容,教师利用散步、值日的时间与幼儿进行交流与分享,帮助幼儿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帮助教师找到幼儿真正感兴趣、具有探索价值的切入点。 ㈢学期课题实施方向及实施路径的思考 ⒈主持人介绍本学期课题研究方向及内容预设 ⒉核心组成员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预设进行适宜性的审议及调整。 杨帆:对于课题的研究,我觉得还是可以聚焦在“创生”上,课题的名称为开发研究,我觉得针对现阶段,开发比优化更适宜。 陈瑜露:对于资源的梳理应该是不断优化的过程,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能抛离资源的梳理和整合。 沐小红:可以从资源梳理出发,上阶段我们又丰富了我们的课程资源库,可以将所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和梳理,发现资源利用的不足。 陆晓晨:应该是发现资源与课程之间链接的问题,发现没有利用到的资源进行课程创生。 ㈣后续推进 ⒈根据本次课题活动情况进一步优化课程方案。 ⒉结合审议内容进一步调整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