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前期调查,梳理己有资源 唐:幼儿园种养活动作为自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幼儿亲近大自然, 促进幼儿观察能力、责任感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在幼儿园的亲亲农场中,也有着许多可被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请大家根据前期的实地调查展开说一说都有哪些资源? ⒈蔬菜类:空心菜、小番茄、茄子、玉米、紫甘蓝、青甘蓝、秋葵、蚕豆、花生、大豆、小麦、彩椒、韭菜、樱桃萝卜、莴苣、甘蔗、油菜花、土豆、芋头、豌豆、大葱、香菜。 ⒉动物类:兔子、羊、蚯蚓、蚂蚁、蜗牛、小瓢虫、蜜蜂、蝴蝶 ⒊工具类:铲子、锄头、镰刀、钉耙 ⒋生态材料类:落叶、花朵、果皮、动物粪便 ⒌果树类:杨梅树、枇杷树、金桔树、桃子树、枣树 二、资源链接课程,探寻实施路径 ⒈将“资源”与“自然探秘”活动进行链接,明确可以开展的活动。 陈:“让小班幼儿摸摸香菜、芹菜叶子,闻味道比一比,区分手感,如‘扎手’和‘光滑’。 张:“紫甘蓝和绿甘蓝种一起,让孩子每天画颜色变化,还能用紫甘蓝汁玩‘酸碱变色’魔术。” 王:“枇杷树嫁接让孩子自己缠胶带,失败也没关系,重点在观察伤口愈合过程。" 孙:“甘蔗砍下来榨汁,熬成糖块,孩子能从‘植物→糖’理解食物来源。" 张:“油菜花田写生时,加点音乐,让孩子边听《春天在哪里》边画,情绪更投入。” 沐:“收割前开‘蔬菜辩论会’:叶子黄了该立刻收割还是再等两天?让孩子自己查资料找答案。” 陈:“农场西南角的芋头地被忽略了,其实叶子像荷叶能玩雨水实验。” ⒉聚焦真问题,探寻实施路径。 唐:“结合日常工作谈一谈,你是怎样组织幼儿开展活动的?在活动开展前,你会关注些什么?” 沐:“可以根据班级中种植的植物生长情况来灵活性的进行组织以及开展。” 黄:“我们班小朋友每天给植物浇水时会问“为什么叶子黄了”“为什么这盆长得慢”我觉得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动态调整活动,比如带他们记录每周的生长状态,对比不同植物的变化。” 石:“针对不同年龄段需要有区分的进行组织以及开展活动,比如中班可以画《植物生长日记》,大班设计对比实验(阳光 vs 无阳光),小班用贴纸标记长高啦。” 夏:“我带着孩子们去幼儿园捡新落叶,还让他们分类——干的做手工,湿的埋进土里‘变成肥料’,科普生态循环。” 沐:“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去进行组织,比如说我们班雨后去找蜗牛,孩子们发现蜗牛怕盐、爱爬湿叶子。后来他们自己提出要搭‘蜗牛旅馆’,用树枝和树叶给蜗牛做窝,连平时安静的孩子都抢着分享发现!” 袁:“可以仔细观察幼儿平时的发现点,比如散步时别急着赶路,上次孩子发现蚂蚁搬面包屑,我们当场蹲下来讨论蚂蚁怎么交流。 ⒊梳理、归纳种养活动实施路径。 三、户外体验,教师成立项目小组进行种养活动 ⒈每组认领一项活动,对标《种养活动中各领域关键经验指南》 设计三个年龄段游戏内容 ⒉自主收集材料,现场实践。 材料收集:教师根据活动设计,自主收集所需材料 (如白纸、工具、记录表等)。现场实践:教师在亲亲农场进行种养活动的现场实践,体验活动流程,记录活动中 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四、活动评价,再次调整、优化活动内容 小组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活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 ⑴豌豆与蚕豆对比观察 小班: 视觉:对比豆荚形状、大小差异(豌豆光滑细长 vs 蚕豆粗大凹凸) 触觉:蒙眼触摸区分"黏涩蚕豆皮"与"滑溜豌豆皮" 操作:剥豆荚感知豆粒数量差异(豌豆5-6粒 vs 蚕豆2-3粒) 中班: 工具观察:放大镜对比叶脉纹路(蚕豆网状叶脉 vs 豌豆羽状叶脉) 科学记录:绘制根茎对比图(豌豆须根细密 vs 蚕豆主根粗壮) 大班: 持续观察:种植实验记录生长周期差异 拓展研究:对比花型(蚕豆黑斑白花 vs 豌豆纯白蝶形花) ⑵植物敲染 小班:自由敲击体验(棉布+木槨+柔软花瓣) 关键经验:"观察敲击后的色彩晕染现象"(如玫瑰汁液在布上形成花瓣形印记) 中班:图形拼贴创作(敲染后剪裁重组叶片图案) 典型案例:用枫叶敲染三角形拼贴成金鱼造型 ⑶桃树测量 小班:非标准测量(吸管/棉签测树围,抱树感知粗细) 中班:自然物测量进阶(魔尺测影长变化,合作记录数据) 大班:标准化工具应用(卷尺测周长,直尺绘制生长曲线图) ⑷植物写生 小班:单感官聚焦("找找树叶上最特别的线条") 中班:多材料探索(水粉表现叶色渐变/蜡笔拓印叶脉) 大班:多视角创作(俯视花园全景 vs 仰视树冠形态) ⑸农作物收割 小班:基础农具认知(使用竹篮捡拾豆荚) 中班:简单加工(摔打麦穗脱粒/合作腌制泡菜) 大班:创造性劳动(稻草人制作/杨梅果酱加工流水线) ⑹自然游戏 小班:趣味感知游戏 堆石头:提供不同质感的石块(光滑鹅卵石/粗糙砂岩),幼儿按触感分类堆叠。 树叶光影:用镂空纸板捕捉树叶投影,对比枫叶锯齿形与银杏叶扇形阴影。 触感盲盒:蒙眼触摸树皮、松果、苔藓,用"毛毛的""刺刺的"等词汇描述感受。 关键经验:通过多感官感知自然物的显著特征,能用简单词汇描述观察结果。" 中班:现象探索游戏 昆虫旅馆:用木片、树枝为瓢虫、蚂蚁设计不同高度的"房间"。 自然平衡:用树枝、石头搭建平衡装置,探索重心原理。 雨水实验:对比宽叶(芭蕉叶)与针叶(松枝)的雨水滑落速度。 关键经验:初步理解自然现象与生物需求的关系(如昆虫栖息环境),尝试利用材料解决问题。 大班:科学探究游戏 自然数独:用4种落叶(按形状、颜色分类)完成3×3矩阵排列。 对称探秘:寻找具有轴对称特征的植物(银杏叶/蝴蝶翅膀),拓印制作对称画。 雨水收集器:设计漏斗装置收集雨水,记录容量与漏斗倾斜角度的关系。 关键经验:运用科学工具持续观察记录,理解简单自然规律(如重力对水流的影响)。 集体讨论:全体教师共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优化活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