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学习,明晰关键经验 唐:种养活动作为一种亲近自然的重要教育形式。今天针对关键经验进行研讨。我们前期一起看一看《聚焦关键经验——生发幼儿种植课程的实践》。提到了植物认知、生态认知、物质认知。在技能经验方面,提到了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创作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表达交流、艺术表现。从情感经验主动性、劳动情感、成就感与自信、责任感、交流情感、热爱自然情感。 唐:根据文章对标区域里的关键经验你们发现有什么不同吗?我们今天把关键经验大环节里面。出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择取的相关指标,对照上述关键经验进行匹配、优化。我们来以开火车的形式讨论分享一下。
二、播放幼儿游戏视频,探讨评价要点 唐:前几天小四班的老师带领孩子们玩了种养活动,视频中你看到了幼儿的哪些行为?教师是如何支持的?涉及到幼儿的关键经验有哪些? 视频:幼儿观察,教师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是所有的玉米都长得很高吗?引导幼儿思考,长得高的原因。将你观察到的玉米生长情况用蜡笔进行记录。 在绘画记录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性提问,幼儿观察到的内容。 唐:活动中幼儿在做什么呢? 幼儿的行为: ⒈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的生长变化 ⒉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蜡笔进行记录 教师的支持: ⒈教师言语支持,如,你观察到了什么呢?有什么变化呢?玉米是不是长得一样高呢? ⒉积极的情绪调动幼儿兴趣 ⒊材料支持:蜡笔、放大镜 关键经验: ⒈表达交流 ⒉生态认知 三、分组讨论与实践,设计、优化幼儿活动内容
唐:接下来请中、大班老师基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种养活动的关键经验,设计、优化活动内容。你可以怎么组织?小班老师进行思考,怎么优化,如何提高孩子的参与度。孩子的学习品质是什么? 四、分享交流,明确评价要点 中班:我们可以增加写生的活动,发展幼儿艺术表现方面的关键经验,鼓励孩子感受、欣赏,运用多种形式表现,利用大自然资源进行表现。同时我们也可以发展幼儿管理方面的关键经验,可以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等。针对叶子变黄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孩子进行问题解决,寻找叶子变黄的原因。也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鼓励孩子对比、比较发黄的植物和其他植物的区别。我们还可以发展测量的关键经验,鼓励孩子观察并发展操作能力,如测量高度,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插塑积木等。
大班:我们可以设立项目小组。比如我们的放大镜,加上孩子可以观察生长高度并且记录,然后还有就是观察叶片的细节,比如说大小。我们跟中班的有点像,比如说长得最壮的玉米,为什么呢?玉米为什么会先发黄?但是如果是基于中班的那个难度的话,我们大家可以增加一个持续性的记录和观察,然后也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记录表,就是像这样统计图一样的,然后我们再分呢?还多了一些艺术表现,比如说最基础的写生和创作,然后比如说我们还可以给玉米做一个玉米粒的属于他的牌子,然后让孩子们更有归属感,更有成就感,然后可以让他们去主动。方便去采摘,那么我们在前期就可以给他进行一些路的设计,然后也可以给我们这块玉米地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家,然后怎么去保护这个?我被一些什么小动物什么吃掉之类的关键经验体现在一些物质的技能经验上面,技能经验包括格物测量、记录、管理能力、创作观察等艺术表现,这边会体现了一些自信心、成就感,然后责任感。观察一个问题到最后一个情感上面。
小班:结合孙老师的活动我们讨论了如何改进,针对活动的改进有可开展探秘昆虫的活动,如蚂蚁、蜘蛛等,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以及生态认知的关键经验。同时也可以开展照料植物的活动,如:浇水、施肥等。可以发展幼儿的操作、管理能力以及责任感。也可以鼓励幼幼之间的分享,如小组分享、讨论,鼓励幼儿表达交流,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可以让幼儿整理劳动工具,培养幼儿劳动情感和责任感 五、后续推进 生成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种养活动(自然探秘)关键经验发展评价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