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活动】6月:班本课程生长故事汇

发布时间:2025-06-2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无边界学习理念下幼儿园“生·长”课程的开发研究

课题

类别

苏州规划

立项编号

2022/X/02/013/03

出席

对象

全体教师

地点

二楼会议室

时间

2025.6.20

研究

主题

班本课程生长故事汇

所要

解决

问题

在课程故事分享的过程中剖析课程实施的价值,调整、优化课程内容,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深化教师对自然教育理念的理解,将习得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推动后续课程故事的调整与完善。

研究

方法

理论学习、案例分享、分组研讨分享交流

 

 

 

 

 

 

㈠六位老师分享游戏故事,其余教师结合问题进行研讨

陈:我分享的小班课程故事《去有风的地方》,主要指向的是小班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寻风、捕风、追风,引导小班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运用多种感官尝试解决问题,在一次次实际操作、直接感知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萌发亲近自然的积极情感。

顾:小班课程故事《艾草香包》源于一次午后的散步,幼儿用鼻子闻到了一种“有味道的草”。于是,追随着孩子们的脚步,我们的课程便开始了。在课程行进的过程中,幼儿认识了香包的基本结构与作用,并尝试制作香包。通过尝试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更多的探究欲望。

石:我的课程故事《树洞的秘密》也是来源于幼儿的一次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树上面有洞洞,纷纷猜测这个洞是从哪里来的。后续的活动,我们从树洞初体验,到解忧树洞,从对事物的外在了解深化到自身的内在情感,培养了幼儿的共情能力。

㈡理论学习《自然教育视角下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⒈主持人领读部分章节,其余教师共读理论学习文章

⑴渗透自然教育理念,制订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紧扣教育本质

活动内容渗透自然元素

活动实施尊重自然属性

⑵挖掘环境材料价值,促进自主学习

①环境

②材料

⑵述说自然教育故事,助推专业成长

⒉根据理论学习内容,针对分享的六个课程故事围绕“亮点”和“建议”提出自己的想法。

亮点:

黄:陈老师的课程故事《去有风的地方》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

张:顾老师的《艾草香包》能够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层层推进,并利用了园所的多种资源开展活动。

范:纯纯老师的额《从一根皮筋开始》充满着趣味性和探索性,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难度层层递进,还运用了幼儿的评价,评价形式是比较多元的。

建议:

沐:石老师课程故事里面的视频时长过长,可以加快速度,截取重要的内容。

袁:金老师的课程故事《造桥记》可以体现多一些教师的策略以及幼儿的一些思考,文字阐述不要太过学术性。

㈢后续推进

根据本次活动建议相应教师进行课程故事的调整

本次的课题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教师们对自然教育视角下探索型主题活动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探索。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将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条件。

物化

成果

课程故事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杨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