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持人介绍课题 二、主持人介绍评价量表 三、集体活动中班社会《一起游戏吧》 四、执教教师说课 陆纯纯:在活动过后我也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什么样的冲突矛盾是适合放在集体活动教学中的。幼儿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小的冲突,有些矛盾是个别交谈就能解决的,有些只适应于个别孩子身上。原本我们设计的教案是直接还原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一些矛盾场景,例如娃娃家抢妈妈这一角色和两个小朋友抢同一个玩具的行为,让幼儿在课堂中直接进行交流解决现场处理矛盾,但是课堂活动中可能并不能真实体现幼儿游戏中的情况,在课堂中孩子会下意识的有所收敛生活中的矛盾。所以为了直观展现孩子游戏中真实的一些冲突行为,我们前期设计了这一小游戏,并且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来解决冲突顺利进行游戏。并且最后一环节,直接用视频拍摄的方法来记录孩子生活中的冲突行为,而且是一个发生在班级大部分幼儿身上的普遍的问题,所以也结合本次课题同伴游戏间的冲突行为来进行这一集体活动。 活动过后,我对我的集体教学活动也有了反思和进一步调整,在前期的游戏环节中,教师的游戏规则可能交代的不够清楚所以第一次游戏过程可能有些幼儿还不够理解规则导致游戏有些混乱。在最后回归生活中讨论矛盾的那一环节,原本是想有意识的渗透一些幼儿的情绪情感,冲突前后的情感变化,例如发生矛盾的心理是生气的,难过的甚至愤怒的,但是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表达,我们要学会的是换位思考。这一点如何在课堂中能够清楚的表达给幼儿,我觉得这是我接下来需要思考的。 五、分组研讨、集体交流 教师A:幼儿之间的换位思考这个点出发很好,例如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教师B:老师假设的很多,更多的是老师说的。 教师C:这个游戏的方法一定要是轮流的吗?有的孩子提出的别的方法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袁:例如典型的角色游戏,有主动的谦让,还有石头剪刀布商量好的谦让,还有个别孩子觉得别人玩的太多了让别人轮给他。 教师A:是否一定要轮流,只要想办法去小球夹出来,在这当中只要有冲突,让孩子自己商量解决,这也是一个思路。 教师B:例如今天有孩子提到的按照衣服颜色来进行夹球,这也孩子们自己想到的方法,只是这个方法有些问题。有的孩子可能不想夹,把这些任务派给别人,为他加油,有的孩子可能不同意,这样冲突就会发生,而不是教师自己可以制造的。 教师C:孩子当时的情绪是不开心的,但是事情过了,他可能情绪就没有那么大的波动。教师可不可以在处理的时候,也及时得把情绪记录下来。 教师D:这个也是孩子年龄特点导致的这个事情,到底是控制情绪避免冲突,还是外放情绪,情绪释放过后在进行处理。 教师A:其实外向的孩子可以适用于集体的交流,个别内向的孩子可能并不适应于这个方法。 教师B:针对有些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我们教师也要做到特别关注。 教师A:其实孩子们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有个别孩子来进行调解员,孩子们自己就会把冲突解决掉。当孩子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教师可以适时介入,跟孩子商讨规则。 教师C:其实也不一定要轮流和谦让,孩子们只要完成目标,也会自主得相处一些方法。 教师D:矛盾和冲突得定义是什么?我们是否有需要让孩子了解一下,可能有的孩子也不懂,他只是觉得不开心了。 教师E:今天看到了用石头剪刀布,一个接一个得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也有帮助孩子去了解同伴间的想法。老师也有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给幼儿交流的机会。同伴也能够做到倾听。 教师A:可能个别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说的和做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