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分享 主持人:针对你们班级当前同伴冲突问题,分享一下各自的案例。 陆:我以我们班梓睿同学的案例进行分享。 第一次观察:户外二区 宇辰和睿睿搬了三个梅花桩放在了滑板车上,梓睿这时在旁边站着,看着梅花桩叠了四个了,但梓睿还站在旁边,这时我说:“梓睿,你可以过去帮帮忙吗?”他用开心的语气说:“当然可以啦。”于是梓睿就和他们一起扶住了梅花桩,向前推,并说:“我来帮你们一起吧。” 第二次观察:教室 子恒找到我,说:“这是我搭的,他偏要。”梓睿呆呆地看着子恒,我对梓睿说:“那你为什么把子恒搭的拿在手里呢?”梓睿说:“因为我也想要。”我问到子恒:“他也想要怎么办?”这时宇辰走过来说:“要是能再搭建一个出来就行了。”我对着梓睿说:“对啊,你也可以搭一个啊。”梓睿说:“但是别人抢了很多,我没有东西搭了。”我说:“可是这是他搭的呀。”梓睿看着我六秒钟,便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了子恒,说:“那好吧,给你。”子恒结果作品,说:“对不起。”梓睿说:“没关系。”我:“真棒呀,那你们可以一起玩,一起玩好吗?”于是两个小朋友点点头,一起离开了。(见3.8日常观察视频1) 第三次观察:教室外走廊
子骞来跟我告状,说梓睿用大拇指戳他,我看着梓睿问:“你用大拇指戳他了?”梓睿说:“我没有。”子骞继续说是由于梓睿乱走,而自己又把手放在了嘴边,才让他撞到的。我问梓睿:“那你排队为什么要乱走呢?有没有看好前面的小朋友呢?”梓睿呆呆地看着前方15秒钟,这时子骞继续告状,我重复了子骞的话语给梓睿:“你看排队空的距离太大了,所以才会走歪,对吗?”梓睿点点头,我问:“所以你觉得排队要怎么排?要跟好谁呢?”他继续楞了5秒钟,说:“要跟好前面的小朋友。” 红: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到梓睿有帮助别人的意识,但并不主动。在第一次观察中可以看到,他看到同伴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只是站在旁边看着,但老师一提醒他就很乐意帮助别人,并且很开心。在后面的观察中,遇到困难,他没有主动的意识,但老师叫他了他也会去完成。 纯:梓睿主动解决冲突问题的能力较弱。在遇到和同伴的冲突问题时,都是同伴来告状,梓睿只是呆呆地站在一旁,等待老师的介入。 袁:是的,教师要及时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情况。对于梓睿这样不够主动的幼儿来说,如果老师没有关注到,他有可能遇到困难也不会主动表达。 教师可以利用同伴示范或者幼幼示范的方式进一步帮助梓睿提高交往的能力。比如在前面几次观察中,教师都是主动与梓睿进行交流,或者告知梓睿应该怎么做,或者询问他,他能够慢慢完成。下一次教师可以成为合作者,主动示范加入幼儿的游戏,梓睿看到以后或者能够更加感受到这份主动,从而自己也加入游戏。 二、形成同伴冲突解决问题一览表 三、研读文献,提炼文献观点,初步形成课例观察量表 主持人:基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梳理出中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冲突原因及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中班幼儿其实已有一定的交往需求及欲望但是对于如何进行交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思维,并且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因此基于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及发展需求,我们预设开展一节与交往技巧有关的集体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常识解决自己目前的问题。因此我们也收集到了部分与此相关的文献并梳理出了期中的观点作为我们本次观察量表的理论基础。 共同研读《基于心理理论视角窥探幼儿园同班冲突解决策略》、《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研究》《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察、分析、建议——以“娃娃家风波”为例》以上三篇文献 沐:根据《基于心理理论视角窥探幼儿园同班冲突解决策略》一文中对“鼓励幼儿换位思考,尝试使用正向策“”的策略观点的描述⒉,我们可以又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了解同伴的想法。 纯:根据《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研究》中作者提出“”在关注某些积极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的同时,应关注同伴冲突对幼儿情绪及心理的影响”的观点,我认为在设计观察量表的时候可以关注到幼儿的情绪表达。让后幼儿感受并表达自己当下的情绪反应,说说自己的想法。 袁:是的,我们也需要幼儿有一定的同理心,学习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感受想法不同时感受也是不同的。 纯:在《对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察、分析、建议——以“娃娃家风波”为例》一文中作者从幼儿的角度进行了观察与分析,这指导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也要关注到幼儿是否能够注意冲突发生的原因,因此在设计量表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幼儿是否能思考自己在冲突中的言行举止,能尝试说出理由,积极应对同伴冲突并正向解决。 主持人:以上是我们本次基于实际情况和文献阅读初步形成的观察量表,在后期的磨课和实际的观察中我们也会逐渐调整这些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