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12月研讨记录:“同伴冲突解决”课例研究课2

发布时间:2024-12-2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依托游戏解决中班幼儿冲突行为问题的实践研究

课题

类别

太仓微型

立项编号

W2023025

出席

对象

沐小红、陆纯纯、袁辰星

地点

腾讯会议

时间

2024.12.24

研究

主题

依托角色游戏解决同伴冲突问题的成果展示

所要

解决

问题

通过分享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指导幼儿冲突的策略研究,了解不同的冲突形式,总结指导方法

“警察局”角色游戏的开展与实施梳理成文。

研究

方法

文献法、案例研究法、成果展示法

 

 

 

 

 

 

一、分享角色游戏中提高幼儿解决同伴冲突问题的能力案例

主持人:由于突然的病假,我们将活动转为了线上腾讯会议进行。一个学期快结束了,请各位老师分享一个在本学期中你开展的利用角色游戏解决同伴冲突问题的案例,并主要说一说在这个案例中,你是怎样的观察者,为幼儿做了哪些准备,提供了哪些支持,用到了怎样的指导策略,是如何促进幼儿主动解决同伴冲突问题的能力提升的

陆纯纯:我分享的是超市的游戏。小佳扮演收银员,小乐扮演顾客。小乐在结账时,拿了很多商品放在收银台上,小佳开始扫码计价。但是小乐突然说他想要自己扫码,因为他觉得这样更有趣。小佳不同意,说收银员的职责就是扫码结账,两人为此争吵起来,游戏被迫中断。我站在超市游戏区域旁边,仔细观察着小佳和小乐的互动,注意到小乐兴奋的表情和想要尝试新玩法的渴望,以及小佳对自己角色职责的坚持。我走到小佳和小乐身边,说:“小佳、小乐,我们先停一下哦。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讨论过的收银员和顾客的职责吗?小佳,你来说说收银员要做什么呢?”小佳回答:“收银员要给顾客扫商品的码,然后收钱。” 教师接着问小乐:“小乐,那顾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呀?” 小乐说:“顾客就是选东西,然后付钱。” 教师说:“对呀,但是小乐今天想自己扫码,你们觉得这样可以吗?为什么呢?” 教师通过回顾角色职责,引导他们重新审视冲突的焦点。小佳说:“我觉得不可以,这是我的工作。” 小乐说:“可是我想试试,这样很好玩。” 教师说:“那我们来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既让小佳做好收银员的工作,又能让小乐体验扫码的乐趣呢?”这时小佳突然说:“小乐,你可以先当一会儿小助手,帮我把商品整理好,然后你再拿一两件商品自己扫码,可以吗?” 小乐想了想,说:“那好吧,我先当助手。”我及时对小乐的行为进行了肯定,进一步引导其他孩子参与讨论:“小伙伴们,在超市里,如果还有其他新的玩法,我们应该怎么商量呢?” 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先问问别人同不同意,有的说可以换着角色玩。在教师的引导下,小佳和小乐学会了协商解决问题,尊重对方的想法并做出一定的妥协。而且,全体幼儿在讨论新玩法的过程中,激发了创新思维,学会了在遵守角色基本框架的前提下,主动提出新的游戏思路,提升了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主动解决同伴冲突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加丰富和和谐的游戏互动奠定了基础。

沐小红:在“娃娃家”角色游戏里,萌萌扮演妈妈,阳阳扮演爸爸,他们共同照顾一个娃娃。这时候,可可跑过来,也想要照顾娃娃,她对萌萌说:“我也想当妈妈,我要照顾娃娃。” 萌萌不同意,紧紧抱住娃娃,说:“这是我的娃娃,我才是妈妈。”阳阳在一旁有些不知所措,可可则试图去抢夺娃娃。我在旁边看到萌萌的紧张与保护姿态,可可的急切与坚持,以及阳阳的不知所措。我发现孩子们对“照顾娃娃” 这一角色行为的强烈渴望以及对角色唯一性的认知冲突。这时我走到娃娃家,敲了敲门:“咚咚咚,有人在家吗?我可以来做客吗?”可可赶忙来“开门”说:“请进。”我说:“哇,你们这么多人在家呢,娃娃有你们一起照顾她肯定很幸福。”萌萌突然说:“对呀,我们可以一起照顾宝宝呀。” 可可也说:“对,轮流照顾,我来做姐姐,我可以帮宝宝洗澡洗衣服。”阳阳:“那我去上班赚钱吧。”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说:“你们真聪明,虽然只有一个娃娃,但是大家都可以一起照顾它,让娃娃感受到更多的爱。”教师通过角色小客人的加入肯定了幼儿的行为,让幼儿重新思考角色的任务,化解了角色冲突。

袁:从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对角色的拓展让幼儿们认识到角色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角色进行创新和调整。这将提升他们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应对角色冲突的能力,能够更加自如地适应游戏情节的变化,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活动,进一步促进主动解决同伴冲突问题的能力发展。

二、理论学习《幼儿园游戏与指导

㈠角色游戏的特点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是十分有意义的。其中,角色游戏最为中班幼儿喜爱,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所要扮演的角色,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

㈡角色游戏对同伴冲突解决的意义

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核心是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幼儿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他人会有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与态度,能够学会协调不同的观点,提高同理心,解决人际冲突。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需要进行交流与互动,在解决冲突时,他们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达成共识,学习如何妥协和解决问题,理解角色的社会规范,学习遵守社会规则,从而尽量减少由规则维护、无意碰撞等引起的同伴冲突问题。

⒉促进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要考虑玩什么主题、扮演什么角色、应当做什么、怎么做以及用什么样的材料来代替生活中的物品等问题,幼儿需要通过思考和推理来解决问题,这种认知过程有助于他们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冲突时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在游戏中遇到冲突时,幼儿需要寻找解决方案,这一过程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⒊促进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通过角色游戏,幼儿能够体验和表达多种情绪在面对冲突时,他们需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如愤怒、失望等)以及他人的情绪。在冲突解决的过程中,幼儿需要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失控而导致冲突过大,造成更大的影响,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交生活至关重要。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结,帮助他们在解决冲突后重新建立友谊这种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有助于他们提高心理安全感和归属感,因而从源头上解决同伴冲突问题

袁辰星老师的“警察局”实施的分享

主持人:要在角色游戏中利用“警察局”角色来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同伴冲突的解决能力,需要从环境、材料等各个方面进行,接下来我将进行详细的分享。

㈠环境创设与准备

⒈丰富经验

角色游戏是幼儿社会生活经验的反映,只有幼儿有相关的生活经验才能进行角色游戏。因此在开展游戏之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在网上查询了警察办案的过程。通过亲子共同探索,幼儿对警察的工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们了解到警察在处理案件时需要进行调查、询问、收集证据等一系列步骤。这些丰富的经验将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⒉创造物质条件

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就是要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创造与幼儿已有经验相关的游戏情境与材料。[1]幼儿提到要开展小警察的角色游戏来解决同伴冲突,那么“警察局”里应该有什么呢?首先孩子们提到小警察要有专门的服饰、帽子、胸牌等,这些可以作为游戏中的道具,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此外,我们还可以为 “警察局” 配备一些办公用具,如桌子、椅子、电话、门头等,让幼儿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

⒊有生活气息的角色主题

为了让角色游戏更具吸引力和生活气息,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将生活中的场景融入到游戏中。例如,可以设置公共汽车、外卖员等角色,在班里容易出现奔跑、追逐等违反规则的情况时,警察可以作为生活中的角色,按照“交通违规”进行处理;以及班中经常出现资源争抢等同伴冲突时,可以在角色游戏中体现为争抢角色、争抢材料等等,这样可以直接让小警察介入,来帮助幼儿解决真实的冲突问题。这些有生活气息的角色主题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警察的工作,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解决同伴冲突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社交技能。

⒋充足的时间

角色游戏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时间,让他们能够深入体验小警察的角色。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幼儿更好地解决同伴冲突。

⒌心理氛围

营造积极、和谐的心理氛围对于角色游戏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现冲突问题时,小警察前往解决,教师不轻易干涉小警察的“判决”,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想法,否则容易给幼儿造成偏向,当然教师也要在这一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幼儿们的想法和言论。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小警察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的方式,鼓励幼儿积极解决同伴冲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㈡现场指导

⒈诊断缺失

当幼儿在小警察的角色游戏中缺失了角色扮演、角色和同伴交往、语言交流、角色扮演的坚持性等,教师就可以通过提供材料、平行游戏、提问等方法来扩展幼儿的游戏活动。例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豆豆是小警察,小顾客跟他告状说小泽在教室里乱跑撞到了自己,于是豆豆走到飞行家说:“不可以跑。”但是小泽已经跑掉了没听见,豆豆便看看我说:“他跑掉了。”在这个场景中,教师可以适时地介入,引导豆豆思考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可以提问豆豆:“小泽跑掉了,你有什么办法找到他呢?”或者提供一些道具,如对讲机,让豆豆可以通过对讲机与其他小警察联系,共同寻找小泽。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豆豆更好地完成小警察的角色任务,还可以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持性。

⒉追随兴趣

在幼儿与同伴、材料的互动中,幼儿会产生新的游戏兴趣与需要,出现新的游戏主题和情节,教师应该追随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丰富和扩展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支持游戏活动的发展。[1]例如,当角色游戏中出现双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时,小警察就需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小警察倾听双方的意见,了解冲突的原因,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可以组织一场 “小法庭”,让小警察们担任法官和陪审团,听取双方的陈述,然后进行公正的裁决。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绘本、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技巧,丰富他们的经验。

㈢经验的共享与迁移

在游戏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一起总结在游戏中解决同伴冲突的经验。例如,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们思考,如“在游戏中,小警察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决同伴冲突呢?”“当遇到不同的冲突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通过讨论,幼儿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

⒈在解决同伴冲突时,要先让双方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冲突的原因。

⒉根据冲突的具体情况,一起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可以像小警察一样,通过调查、询问等方式收集信息,然后做出决策。

⒊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要学会与同伴合作和协商,共同寻找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⒋小警察在游戏中有自己的职责和原则,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坚持正确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将游戏中的经验迁移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场景,让幼儿运用所学的经验来解决问题。比如,当幼儿因为因为资源争抢而发生冲突的情况,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扮演小警察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可以让幼儿回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的同伴冲突,分享自己是如何解决的,并讨论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还可以采取哪些更好的方法。这样幼儿不仅可以巩固在小警察角色游戏中所学到的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还可以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次活动本次会议围绕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冲突解决能力的提升展开深入探讨。首先,在案例分享环节,显示教师需敏锐观察冲突细节,准备充足游戏资源,运用恰当引导策略,像回顾、拓展角色等,帮助幼儿学会协商、尊重与妥协,提升其情感理解、合作及角色创新适应能力,为和谐游戏互动奠基。

接着,理论学习表明角色游戏对幼儿同伴冲突解决意义重大。最后,“警察局” 角色游戏实施分享指出,环境创设要丰富经验、创造物质条件、设置生活气息主题并给予充足时间与和谐心理氛围。现场指导需诊断缺失、追随兴趣,如提供道具、组织 “小法庭”等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

物化

成果

论文《依托游戏解决同伴冲突问题的实践研究——以中班角色游戏为例》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杨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