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㈠研究背景
⒈科探区游戏的价值
⒉促进幼儿发展的需要
⒊提升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需要
㈡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⒈解决科探区开放性材料较少,导致幼儿玩法单一,不利于拓展幼儿经验、发展幼儿探究能力的问题
⒉解决科探区材料缺乏层次性,教师没有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的问题
⒊解决教师观察、指导科探区游戏的策略不足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㈠国外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⒈关于主题活动的研究
⒉关于区域活动的研究
⒊关于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㈡国内同一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⒈关于主题活动的研究
国内有关幼儿园主题活动研究起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五指活动课程”,也就是以单元教学为载体,把健康、社会、科学、艺术、语文五项活动内容交织在一起,环环相扣,系统的教授给儿童。到20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西方先进儿童教育及心理理论的不断涌入,我国幼教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在学习、探讨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等人幼教思想基础上,借鉴西方先进教育理念,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本土化主题活动百花齐放,比如:“单元主题教学”、“综合教育课程”、“综合性主题活动”、“幼儿园主题活动”等等,对于幼儿园主题活动,不同的学者亦有不同的界定和论述。
⒉关于区域活动的研究
无论是学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认为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认为区域能够提供宽松的个人空间,能够更好地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同时积极提倡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自从2016年起,有关“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相关文献出现大的增幅,可见学者和教师逐渐意识到以主题为背景创设的区域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当前区域活动被忽视以及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之间缺乏联系的问题,学者们在实践中探索到,教师可以将那些十分重要但又无法完全加入集体活动的学习内容纳入到区域活动之中。因此,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应运而生,一些幼儿园开始以主题为背景开展区域活动。
⒊关于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
时代发展,教育变革也在加速,儿童的教育也从狭小的范围,深入到更广阔的空间,更加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一生成长。加强对幼儿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富有创造性的环境中,大胆的尝试、探索,释疑,获得判断、比较、分析等多种能力的发展,能为幼儿一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科学探究教育能成为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过程的教育,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具有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韦钰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一书中指出,公民的科学素质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习惯于对遇到的问题用探究的方式来对待,让探究成为基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具有科学精神指导下的价值取向。可见,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对其成年后所具有的科学素养有着巨大的决定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有关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相关文献进行搜索整理后发现,相关文献多为一线教师根据实践经验所撰写。可见在学前教育实践方面,对有关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探索,教师已积累一些有益经验。但其中多为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研究,缺乏对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系统、深入和连贯性的追踪研究,对幼儿在区域中参与状况的研究较少。同时虽然教师了解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价值,但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相关性较差。纵观以往文献,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实施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了策略和建议。但研究者发现,对于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以往许多研究只是对其进行一味的批驳,缺乏对教师深入的了解,很少从“局内人”的立场出发,设身处地地考虑班级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实施中面临的困难。
通过文献的检索发现,文献中对于指向特定的科探区游戏的深入研究也比较少,因此本课题希望在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来进行研究,进而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核心概念与理论支撑
㈠核心概念
⒈主题背景
广义上来说,主题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幼儿围绕某个中心话题进行学习、探索和游戏,从而获得有益经验的系列活动。本课题的“主题背景”是指幼儿园的蓝本课程主题,从幼儿的科学核心经验出发,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发展水平,寻找适宜的主题进行切入,进而提升幼儿的探究兴趣。通过选取该主题下有意义、有探索价值的科探区游戏开展活动,如“找春天”、“夏天来了”等主题。
⒉科探区游戏
本研究中的“科探区游戏”是指幼儿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及经验,自主地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在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预测、实验等方法发现有趣的科学现象。
⒊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本课题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引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表述:幼儿探究能力是指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观察分类、思考预测、实验验证、记录交流等等,这是幼儿科学探究的重要目标,所以在本课题中也将围绕幼儿这些方面的能力开展主要的观察研究。
⒋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本课题在主题背景下,通过区域游戏的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关于不同主题下的科探区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科学现象、科学原理、实验结果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解决问题的意识等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㈡理论支撑
⒈谢尔曼科学游戏论
⒉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⒊建构主义理论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㈠研究目标
⒈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来源,为幼儿园开展主题背景下科探区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提供范式。
⒉提升教师观察幼儿、解读幼儿、指导幼儿、评价幼儿的能力。探讨基于主题背景下的科探区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及方法,提高教师对科探区游戏的组织实施能力。
⒊通过开展主题背景下的科探区游戏,引导幼儿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发展幼儿观察与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科学核心经验。
㈡研究内容
⒈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内涵研究
⒉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现状研究
⒊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行动研究
⒋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评价研究
⒌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案例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规划
㈠研究思路
㈡研究方法
⒈文献研究法
⒉观察法
⒊访谈法
⒋案例研究法
㈢研究规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3.9~2024.4)
⒈选定课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子课题研究要点,完成课题申报工作。(负责人:蒋梦菲)
⒉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职责。搜集文献及理论资料,系统学习,展开研讨。(负责人:蒋梦菲)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4.4~2024.11)
⒈注重理论学习,查阅文献资料、档案等,进一步拓展、了解科探区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和方法以及材料的投放等。(负责人:章心怡)
⒉聚焦不同主题背景下的2~3个科探区游戏,进行持续性观察,形成课程故事。(负责人:陆铭洲)
⒊利用教师层面、幼儿层面、家长层面丰富科探区游戏材料。(负责人:吴诗怡)
⒋确定幼儿园科学特色,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组织实施科探游戏分享活动。(负责人:蒋梦菲)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4.11~2025.1)
⒈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进行幼儿探究能力发展的总结性评价。(负责人:蒋梦菲)
⒉总结分析课程故事,形成系列案例集,并撰写相关论文。(负责人:蒋梦菲、吴诗怡)
⒊收集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结题鉴定。(负责人:蒋梦菲)
四、研究条件保障
㈠研究团队保障
㈡研究条件保障
五、预期成果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 |
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文献研究报告 |
文献研究报告 |
2023.11 |
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现状调查报告 |
现状调查报告 |
2023.12 |
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故事集 |
课程故事 |
2024.10 |
最终成果 |
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4.12 |
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论文集 |
系列论文 |
2024.12 |
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游戏案例集 |
案例 |
202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