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4-04-2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查 报 

太仓市浏河镇幼教中心滨江幼儿园课题组

江苏省从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角度出发,设立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抓课程游戏化最核心的是能让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贴近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如何合理设计、利用好游戏材料,使其成为幼儿爱玩、会玩的游戏活动,在增强教师游戏材料利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其游戏组织能力,并由此生发具有主题背景特色的区域游戏内容,不断提升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一、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从幼儿园区域游戏建构与实施的主体——教师为对象展开。主要围绕开展科探区游戏的看法以及前期班级内科探区的游戏情况两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整个调查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预调查阶段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教育中的项目课程教学相关的文献学习,结合浏河镇幼教中心滨江幼儿园在区域游戏探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调查问卷”。第二阶段将调查问卷分发给课题研究组成员,进行试答卷,发现存在的不足,给出调整的措施,最终确立问卷。第三阶段制定问卷的二维码,并通过网络分发给教师,进行信息收集。共收回有效问卷19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此次被调查的对象中教师19(全园)共获得如下调查数据

⒈教师的基本情况

调查共发放了19份问卷,回收19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19份,有效率为100%,本问卷前4道题主要是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详见图一)。


图一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的基本情况

从以上调查情况来看几乎半数的教师为工作3年内的年轻教师,占比47%,4-8年占比为37%;8年以上的教师共3位,占比16%。由此可见,师资队伍整体年轻化,课程开发经验不足。

⒉教师对于班级科探区游戏现状的认识

图二 教师对科学领域教育要求的认识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接受问卷的教师中,有21.1%的教师对《指南》、《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教育要求有一些了解,78.9%的教师对此还是非常了解的。所以,本次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认知还是有提升的空间的。

图三 教师对于科探区游戏内容的选择

通过图三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所有教师选择科探区游戏的内容都会依据幼儿的兴趣,其次89.5%的教师选择了网络的搜索,说明教师在对游戏选择不确定的时候会通过网络寻求帮助,寻找人家优质的游戏资源作为参考。52.6%的教师选择了同事的建议,学习相邻班级好的游戏内容,听取资深教师的建议。

图四 教师对于科探区游戏开展形式的认识

从图四中我们可以看出,52.6%的教师班级内幼儿是在区域内进行自由探索,教师是会及时的进行支持的。但也有10.5%的教师是指定或规定幼儿去参与游戏。据了解,幼儿对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没兴趣,但为了让他们玩,教师会选择指定的游戏让幼儿参与。

图五 幼儿科探区游戏的持续时间

通过图五我们了解到42.1%的教师班级中幼儿游戏持续时间在10分钟以内,31.6%为10-15分钟之间,10.5%为15-20分钟之间,20分钟以上的仅有15.8%。说明班级幼儿对于科探区内游戏的兴趣不是很高涨,容易出现短时间就放弃游戏的情况。


图六 幼儿对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的态度

通过图六我们了解到,有42.1%的教师是选择放任不管,31.6%的教师会直接更换材料,也有26.3%的教师会根据情况,适时更换或者与幼儿共同讨论后替换相应的游戏材料。教师在幼儿兴趣减退的时候,对于材料的做法还是需要进一步调整的。

图七 教师对科探区游戏材料的替换程度

通过图七我们了解到本园教师对于科探区游戏材料的替换频次较低,36.8%的教师一个学期才会进行替换,31.6%的教师会一个月进行替换或者根据课程随时生成。教师对于科探区游戏的替换意识还需提升。

图八 班级科探区游戏材料的来源

通过图九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对于班级科探区游戏材料的来源还是非常广的。有84.2%的来自现成材料,78.9%的来自教师自制,47.4%的来自网络购买,31.6%的来自废旧材料收集,但亲子自制的材料为0%,说明家长参与的程度还不够。

图九 教师对待游戏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的看法

从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100%教师皆认为如果游戏中出现偶发事件,需要抓住机会,及时挖掘其教育价值,生成新的游戏内容。

图十 教师对科探区游戏的评价和反思情况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教师对于游戏的评价和反思意识还比较薄弱。57.9%的教师偶尔进行,36.8%的教师经常进行,仅5.3%的教师总是会进行反思和评价。

四、讨论与建议

建立主题背景下科探区游戏资源库

以不同主题背景下生成相应的科探区游戏为切入点,做好游戏活动的材料收集以及资源的排摸、调查,梳理科探区游戏的材料资源,形成游戏开展的有效凭借与重要载体为游戏由构想变成现实提供条件保障。

⒉利用主题背景下科探区游戏开展程案例的实践

紧密链接主题背景,以项目的形式开展科探区游戏的探索实践,对其生成过程、游戏价值进行分析梳理不同背景下的典型游戏并分类梳理成系统的主题背景下科探区游戏的案例”,成为具有参考价值的幼儿园特色课程蓝本。

⒊开展区域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

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引导以一个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班级区域游戏中。基于幼儿的当前经验,分析幼儿的兴趣点和发展需要,生成适宜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运用正确的指导方法。通过个案观察、实例剖析、经验总结等途径,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指导策略。




















附件一:

幼儿园科探区游戏现状的调查问卷

(教师版)

亲爱的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通过这张调查问卷,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当前班级科探区游戏的现状。希望您能真实地回答以下问题,以便我们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谢谢!

⒈您所在的班级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⒉您的教龄

A.3年及以下

B.4-8年

C.8年以上

⒊您的岗位

A.教师

B.组长

C.行政

⒋您的学历

A.高中及以下

B.大专

C.本科

D.研究生及以上

⒌您是否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科学领域的教育要求

A.非常了解

B.了解一些

C.听说过

D.完全不了解

⒍您选择科探区游戏的内容是来自【多选题】

A.教材

B.幼儿的兴趣

C.教师的喜好

D.同事的建议

E.网络的搜索

F.其他

⒎目前您班级科探区游戏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为

A.教师指定或规定幼儿必须参与的

B.幼儿自主选择游戏

C.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在旁观察,必要时给予支持

⒏您班级幼儿每次进入科探区游戏的人数为

A.1-2人

B.3-4人

C.5-6人

D.没人选择

⒐您班级幼儿每次进入科探区的游戏持续时间为

A.10分钟以内

B.10-15分钟

C.15-20分钟

D.20分钟以上

⒑当幼儿对科探区游戏内容不感兴趣时,您会

A.直接更换材料

B.放着不管

C.根据情况,适时更换或者与幼儿共同讨论替换的游戏材料

⒒您班级科探区材料一般多长时间更换

A.一个星期

B.一个月

C.一个学期

D.根据课程随时生成

⒓您提供的科探区游戏能让幼儿拿起材料就能玩起来吗?能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吗?

A.不是

B.少部分是

C.大部分是

D.全是

⒔您班级科探区游戏材料来自于【多选】

A.现成材料

B.教师自制

C.亲子自制

D.网络购买

E.废旧材料收集

F.其他

⒕您是如何看待科探区游戏中幼儿的偶发性活动的

A.重要,但不需要进行随机教育

B.应该立即制止幼儿的偶发性行为

C.不重要

D.应该抓住机会,及时生成新的游戏内容

⒖您会在每次的科探区游戏活动中进行评价和反思吗?

A.从不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⒗您主要通过什么样子的方式来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的

A.网络资源

B.书籍文献

C.现场观摩

D.专家讲座

E.其他

⒘您认为科探区游戏开展到现在,班级幼儿的科学素养发展效果如何

A.非常有效

B.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有效

C.对个别幼儿来说有效

D.没有效果

⒙您在开展科探区游戏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⒚您希望今后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式来提升自己在开展区域游戏时哪些方面的能力?

问卷结束,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松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