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细概念,梳理资源 主持人:各位老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长江资源?可以根据你的经验、理解,或者是查找到的资料来谈一谈。 吴诗怡:我觉得是长江周边各种资源,如植物、船、长江水、鱼类、码头等。 黄露露:长江资源是指一切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美食资源和人文资源。 王诗佳:具体来说,长江资源我认为是长江本身的环境资源和能源资源,还有人文资源等。 主持人:大家从多维度来阐述了长江资源的定义。那么资源的开发对于我们开展课程有什么价值? 钱盈池:长江资源涵盖繁多,里面包括了文化、建筑、物理等内容的知识,有很多幼儿感兴趣的点,我们幼儿园濒临长江水库,地理优势,幼儿观察、探访等很是方便,并且资源中也有一些较为特色的材料,能够成为游戏的游戏材料。 吴诗怡:可以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整体素质。激发幼儿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和爱家乡的情感。丰富课程及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 王诗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方式,资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可以满足各个幼儿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他们的成长,能发挥幼儿的探索性和主动性。 主持人:那么开发长江资源后对于幼儿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钱盈池:幼儿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知长江地区的典型建筑,了解长江流域的形成。幼儿能够加深对家乡的归属感、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初步感知地球运动、地理变化,对现象进行猜测与探究。 黄露露:我们可以利用长江资源让孩子们在舌尖上体会了家乡的味道;利用长江风景进行的水墨画创作、民间扎染、印染等,了解长江文化;发动家长、孩子收集关于长江的历史故事、名诗古谣、民俗民生、民间艺术等。 二、经验分享,探寻路径 主持人:根据我们谈到的长江资源的含义,大家来梳理一下长江资源具体包含有哪些?可以提出一些关键词。 钱盈池:包括水土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人文资源。 吴诗怡:自然资源,水土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生态文明资源等。 黄露露:长江资源包括长江文化、长江流域美食、码头文化、历史故事等。 主持人:大家用过哪些相关的长江资源?说说你是怎么用的? 何翌婷:通过了解对风想知道的知识、了解风的种类、延伸到如何玩风、捕捉风;通过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船 ,了解船的构成,大班幼儿尝试自己制作船包括搭建建构,到实操,将小船放下水。 吴诗怡:自然资源。我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去江边收集自然材料。水资源,鼓励幼儿节约用水,爱惜水滴。 钱盈池:运用过雨、风等资源,以风为例,江边的风格外的大,幼儿对大风感到好奇,风是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等问题,开展了吹纸杯、放报纸等游戏。 王诗佳:在主题《玩转太仓》中运用到了长江文化的建筑文化和饮食文化,例如我们带孩子去了解古镇的建筑、江边瞭望塔、浏河地标等,画一画古镇的建筑,认识和品尝太仓的美食等。 黄露露:我们以亲子活动的形式,让家长带幼儿去长江游玩,了解船只的种类,尝试在建构游戏中搭建船只。我们还根据长江的文化,引导幼儿创作保护长江的主题绘画。 三、头脑风暴,集体研讨 主持人:现在我们将“风”作为资源素材,思考一下它可以如何利用呢?怎样挖掘它的教育价值?老师们可以分析风的特性,分别在环境创设、游戏活动(区域、角色、户外等)、集体活动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想法。 黄露露:对于大自然,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这样的活动会让他们保持愉快的情绪。孩子在户外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寻找风,可以用身体感受风、用眼睛发现风、用耳朵听到风。在湿地公园里也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放风筝,对于风筝的制作、历史演变等进行了解和尝试。 吴诗怡:引导幼儿集体探讨,风从哪里来?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自然游戏证明风的存在。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如制作风车,纸飞机,风吹纸片,感知风力大小,加深对风的认识。 钱盈池:一方面直接与自然界的风游戏,另一方面幼儿自己制作风。一方面,通过制作风铃、风车、风向标、风筝等,感知风的有无、风的方向等,运用一些材料,比如纸杯、纸片、毛毯等,幼儿运用吹气、挥动等方式制作风。 王诗佳:主要从认识风和玩风两个方面来看,根据年龄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比如在小中班活动中可以更多的是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用风筝、风车等方式让风“实体化”,带领幼儿玩一玩风筝、风车、风铃等。在大班的活动中可以加入认识风的种类,知道哪些风是有益的哪些是自然灾害,可以试一试造风,感受大风小风的区别,知道风的作用等等,认识到游戏背后的经验。 四、分组实践,预设活动 主持人: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链接幼儿年龄阶段的关键经验,开发“风”的多种用法,将用法及关键经验汇入表格。
年龄段 |
用在哪儿?(可能开展的活动) |
怎么用? |
幼儿关键经验 |
小班 |
户外游戏:纸飞机 |
白纸折成飞机,感受飞机在风的作用下飞高。 |
观察、预测,设计制作能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 |
区域:风吹纸片,神奇的风 |
吹风机,小型电扇纸片箱,感受风的力量 |
观察、分类、记录与交流,自主探究 |
集体活动:风从哪里来 |
绘本 |
表达,假设 |
户外探索:幼儿园内寻找风的足迹 |
在园内寻找风,如晃动的树、风铃的声音、飞舞的头发 |
了解风的表现方式 |
亲子活动:放风筝 |
家长带领幼儿进行放风筝游戏 |
感受风的作用 |
年龄段 |
用在哪儿?(可能开展的活动) |
怎么用? |
幼儿关键经验 |
中班 |
感受风(集体活动、小组活动) |
准备报纸、纸张等 |
了解顺风和逆风的感受,感受风的力 |
风的作用(集体活动) |
绘本 |
知道风的作品、好处和坏处 |
制作风筝、风铃等(区域游戏) |
准备制作材料 |
动手能力的提升,感受风的存在 |
谈话活动/集体活动 |
讨论风的好坏,了解风对生活的影响。 |
知道不同种类的风,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
区域/谈话:制作风的标志 |
制作微风、大风、龙卷风的标志。 |
使用表征将自己对风的理解进行表达。 |
科探区:风吹乒乓球 |
通过吹风机将乒乓球吹起来 |
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发展 |
体育游戏:大风吹 |
抢椅子(大风来啦,吹穿红衣服的人,红衣服的人离开位子跑,说的人追) |
协调能力,身体素质,灵敏度 |
年龄段 |
用在哪儿?(可能开展的活动) |
怎么用? |
幼儿关键经验 |
大班 |
各类项目活动:制作风铃、风筝、风车(可开展项目课程) |
幼儿通过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等,收集材料制作物体。石头、树叶、树枝等自然材料。 |
知道风的发动方向、微风还是大风等。对制作中的平衡与链接也有所感知,即物理现象与方式。 |
集体教学:各种各样的风 |
绘本阅读、科学探索等 |
知道风的种类、了解风的等级;风的好处和坏处 |
区域游戏:风力发电、制作风向标、风筝、风铃等 |
美工区、科探区游戏,准备制作材料 |
进一步了解风向,提高观察、探索能力;锻炼动手能力 |
环境创设,生气的风(安全教育、环保教育) |
保护环境宣传海报;“大风来了怎么办”自我保护宣传栏等 |
萌发环保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五、反思与小结 主持人:我们通过聚焦探讨“风”的不同玩法、用法,老师们明确了如何连接关键经验,有效开发利用长江资源,让材料在环境、区域、户外、集体活动中全面渗透,拓宽了资源的利用渠道,让孩子们玩地更有深度,让我们的资源利用也更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