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记录】9月研讨记录

发布时间:2024-09-1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课题研究记录表

课题

题目

主题背景下基于科探区游戏发展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

课题

类别

太仓规划

立项编号

W2023036

出席

对象

课题小组全体成员

地点

二楼会议室

时间

2024.9.18

研究

主题

挖掘资源,探寻路径

所要

解决

问题

⒈在共研、共享中进一步梳理长江资源,理解资源开发对于课程的意义。

⒉聚焦案例,探寻长江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提升教师对资源的利用和课程实施的能力。

研究

方法

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







一、明细概念,梳理资源

主持人:各位老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长江资源?可以根据你的经验、理解,或者是查找到的资料来谈一谈。

吴诗怡:我觉得是长江周边各种资源,如植物、船、长江水、鱼类、码头等。

黄露露:长江资源是指一切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美食资源和人文资源。

王诗佳:具体来说,长江资源我认为是长江本身的环境资源和能源资源,还有人文资源等。

主持人:大家从多维度来阐述了长江资源的定义。那么资源的开发对于我们开展课程有什么价值?

钱盈池:长江资源涵盖繁多,里面包括了文化、建筑、物理等内容的知识,有很多幼儿感兴趣的点,我们幼儿园濒临长江水库,地理优势,幼儿观察、探访等很是方便,并且资源中也有一些较为特色的材料,能够成为游戏的游戏材料。

吴诗怡:可以转变教师的角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整体素质。激发幼儿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与探究的能力和爱家乡的情感。丰富课程及教材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增添教学活力。

王诗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方式,资源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可以满足各个幼儿的多方面需求,促进他们的成长,能发挥幼儿的探索性和主动性。

主持人:那么开发长江资源后对于幼儿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

钱盈池:幼儿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知长江地区的典型建筑,了解长江流域的形成。幼儿能够加深对家乡的归属感、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初步感知地球运动、地理变化,对现象进行猜测与探究。

黄露露:我们可以利用长江资源让孩子们在舌尖上体会了家乡的味道;利用长江风景进行的水墨画创作、民间扎染、印染等,了解长江文化;发动家长、孩子收集关于长江的历史故事、名诗古谣、民俗民生、民间艺术等。

二、经验分享,探寻路径

主持人:根据我们谈到的长江资源的含义,大家来梳理一下长江资源具体包含有哪些?可以提出一些关键词。

钱盈池:包括水土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人文资源。

吴诗怡:自然资源,水土资源,能源资源,旅游资源、生态文明资源等。

黄露露:长江资源包括长江文化、长江流域美食、码头文化、历史故事等。

主持人:大家用过哪些相关的长江资源?说说你是怎么用的?

何翌婷:通过了解对风想知道的知识、了解风的种类、延伸到如何玩风、捕捉风;通过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船 ,了解船的构成,大班幼儿尝试自己制作船包括搭建建构,到实操,将小船放下水。

吴诗怡:自然资源。我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去江边收集自然材料。水资源,鼓励幼儿节约用水,爱惜水滴。

钱盈池:运用过雨、风等资源,以风为例,江边的风格外的大,幼儿对大风感到好奇,风是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等问题,开展了吹纸杯、放报纸等游戏。

王诗佳:在主题《玩转太仓》中运用到了长江文化的建筑文化和饮食文化,例如我们带孩子去了解古镇的建筑、江边瞭望塔、浏河地标等,画一画古镇的建筑,认识和品尝太仓的美食等。

黄露露:我们以亲子活动的形式,让家长带幼儿去长江游玩,了解船只的种类,尝试在建构游戏中搭建船只。我们还根据长江的文化,引导幼儿创作保护长江的主题绘画。

三、头脑风暴,集体研讨

主持人:现在我们将“风”作为资源素材,思考一下它可以如何利用呢?怎样挖掘它的教育价值?老师们可以分析风的特性,分别在环境创设、游戏活动(区域、角色、户外等)、集体活动等方面提出不同的想法。

黄露露:对于大自然,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这样的活动会让他们保持愉快的情绪。孩子在户外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寻找风,可以用身体感受风、用眼睛发现风、用耳朵听到风。在湿地公园里也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放风筝,对于风筝的制作、历史演变等进行了解和尝试。

吴诗怡:引导幼儿集体探讨,风从哪里来?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通过自然游戏证明风的存在。引导幼儿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如制作风车,纸飞机,风吹纸片,感知风力大小,加深对风的认识。

钱盈池:一方面直接与自然界的风游戏,另一方面幼儿自己制作风。一方面,通过制作风铃、风车、风向标、风筝等,感知风的有无、风的方向等,运用一些材料,比如纸杯、纸片、毛毯等,幼儿运用吹气、挥动等方式制作风。

王诗佳:主要从认识风和玩风两个方面来看,根据年龄段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比如在小中班活动中可以更多的是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用风筝、风车等方式让风“实体化”,带领幼儿玩一玩风筝、风车、风铃等。在大班的活动中可以加入认识风的种类,知道哪些风是有益的哪些是自然灾害,可以试一试造风,感受大风小风的区别,知道风的作用等等,认识到游戏背后的经验。

四、分组实践,预设活动

主持人: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链接幼儿年龄阶段的关键经验,开发“风”的多种用法,将用法及关键经验汇入表格。

年龄段

用在哪儿?(可能开展的活动)

怎么用?

幼儿关键经验

小班

户外游戏:纸飞机

白纸折成飞机,感受飞机在风的作用下飞高。

观察、预测,设计制作能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

区域:风吹纸片,神奇的风

吹风机,小型电扇纸片箱,感受风的力量

观察、分类、记录与交流,自主探究

集体活动:风从哪里来

绘本

表达,假设

户外探索:幼儿园内寻找风的足迹

在园内寻找风,如晃动的树、风铃的声音、飞舞的头发

了解风的表现方式

亲子活动:放风筝

家长带领幼儿进行放风筝游戏

感受风的作用


年龄段

用在哪儿?(可能开展的活动)

怎么用?

幼儿关键经验

中班

感受风(集体活动、小组活动)

准备报纸、纸张等

了解顺风和逆风的感受,感受风的力

风的作用(集体活动)

绘本

知道风的作品、好处和坏处

制作风筝、风铃等(区域游戏)

准备制作材料

动手能力的提升,感受风的存在

谈话活动/集体活动

讨论风的好坏,了解风对生活的影响。

知道不同种类的风,理解风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区域/谈话:制作风的标志

制作微风、大风、龙卷风的标志。

使用表征将自己对风的理解进行表达。

科探区:风吹乒乓球

通过吹风机将乒乓球吹起来

手眼协调能力、小肌肉发展

体育游戏:大风吹

抢椅子(大风来啦,吹穿红衣服的人,红衣服的人离开位子跑,说的人追)

协调能力,身体素质,灵敏度



年龄段

用在哪儿?(可能开展的活动)

怎么用?

幼儿关键经验

大班

各类项目活动:制作风铃、风筝、风车(可开展项目课程)

幼儿通过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等,收集材料制作物体。石头、树叶、树枝等自然材料。

知道风的发动方向、微风还是大风等。对制作中的平衡与链接也有所感知,即物理现象与方式。

集体教学:各种各样的风

绘本阅读、科学探索等

知道风的种类、了解风的等级;风的好处和坏处

区域游戏:风力发电、制作风向标、风筝、风铃等

美工区、科探区游戏,准备制作材料

进一步了解风向,提高观察、探索能力;锻炼动手能力

环境创设,生气的风(安全教育、环保教育)

保护环境宣传海报;“大风来了怎么办”自我保护宣传栏等

萌发环保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反思与小结

主持人:我们通过聚焦探讨“风”的不同玩法、用法,老师们明确了如何连接关键经验,有效开发利用长江资源,让材料在环境、区域、户外、集体活动中全面渗透,拓宽了资源的利用渠道,让孩子们玩地更有深度,让我们的资源利用也更高效。

本次课题活动,我们针对资源在课程中利用广度、深度依旧不够等问题,就如何充分挖掘我们幼儿园特有的长江资源,我们课题组以长江资源“风”为例,老师们基于幼儿的关键经验,一起研讨了长江资源开发利用的多种途径与模式,来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对资源的利用和课程实施能力。

物化

成果

“风”的N种用法(表格梳理)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松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