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理论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主持人:通过前期我们对文章的学习,请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看到的,或是日常区域游戏指导过程中的困惑,或是自己深有感悟的点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崔韵雪:文章中的搭建活动“五月的风”给我印象深刻。过程中,孩子们一步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高度还原了“五月的风”建筑物。反思自身,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耐心度、细致度、敏锐度都不够,没有做到真正放手让幼儿去游戏,还是做了许许多多的框架来保证游戏效果,同时限制了幼儿的自我发展。 蒋梦菲:深度学习强调经验的获得、运用和迁移,旨在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幼儿高阶思维的发展。就像我们班主要研究的科探区的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大量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能够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形成自主学习、探索、发现的好习惯。但幼儿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如何让每位幼儿在不同层次的材料上都能进行深度探究学习呢?这是我的思考。 陈海珍: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不仅仅是针对结果,更主要的是 针对学习过程的特点提出来的。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不同,它是一种主动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学习。深度学习不等于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的高难度内容的学习,一般是以问题提出的。 陆铭洲:深度学习不等于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的高难度内容的学习。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不管是在游戏中,还是在教师主导的教学中,如果不以问题为中心,深度学习都不可能发生。要打破“能说出来就是学会了”“说不出来就是没学会”的认知。真正的理解,对于幼儿来说,既需要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也需要动脑筋思考 二、结合游戏内容,分组研讨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小班和中班两位老师将科探区的游戏内容带到了我们活动现场,接下来请两位老师给大家先介绍一下你的游戏内容、游戏玩法,通过边玩边讲述的方式为大家呈现出来,其他的老师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一:该游戏运用了哪些材料?这些材料隐含了哪些发展目标?能发展幼儿哪些能力? 崔韵雪:我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纸张。利用树枝搭建了一个平台,来夹住纸张,同时也保证活动的严谨性。其实这个游戏要做到严谨是十分困难的。后来,孩子们自己想出了解决方法:先夹住纸条再放进水里。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幼儿了解纸张的吸水性,两张、三张夹在一起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蒋梦菲:我的游戏是光与影,游戏材料有手电筒、光影操作箱、彩色玻璃纸、透明塑封纸、蜡笔、记号笔。主要有三个玩法,第一个玩法是用手电筒照射到箱子上,初步感受影子。第二玩法是能够通过投影的方式将彩色玻璃纸照射到纸箱内,并观察现象。第三个玩法是能够自己在透明玻璃纸上绘制图案,猜测投射到纸箱上的样子,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第四个玩法是尝试将颜色和图案进行叠加,猜测现象并验证。这个游戏也发展了幼儿观察、猜测、验证、推断的科学能力。 陈海珍:游戏名称:光与影。游戏材料:手电筒、光影操作箱、 彩色玻璃纸、透明塑封纸、蜡笔、记号笔。游戏玩法:层次一:用手电简照射到箱子上,初步感受影子层次二:能够通过投影的方式将彩色玻璃纸照射到纸箱内,并观察现象。层次三:能够自己在透明玻璃纸上绘制图案,猜测投射到纸箱上的样子,进行实验操作验证。 层次四:尝试将颜色和图案进行叠加,猜测现象并发展幼儿观察、猜测、验证、推断的科学能力。 陆铭洲:手电筒、透明纸、记录表。核心经验:颜色、空间变化。关键经验:1.光的特点:穿透力2.光可以有颜色。 问题二:接下来我们分年级组分头玩一玩该游戏,并依托《指南》《评估指南》以及科学的核心经验,将该游戏的材料进一步完善,基于幼儿年龄特点,真正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陈海珍:增强趣味性,也可以是两人的手影游戏的相互帮助,一个人摆,一个人拿手电筒照。 崔韵雪:科学游戏要注意严谨性,要求比较高。其次要符合各年龄段的发展水平,再去观察幼儿感兴趣的点。 陆铭洲:1.现有材料(层次性、适宜性、趣味性、多元化)2.引导幼儿使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践验证——得出结论”科学实验模式 三、聚焦游戏,探讨如何让幼儿“玩”得有效 主持人:刚才我们将两个游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接下来我们来思考,在区域游戏中,我们该如何引导,让幼儿“玩”的有效? 崔韵雪:我觉得材料还是不够丰富,纸张的类别有很多,还可以发动家长的力量收集不同种类的纸张。其次游戏的严谨性还需要加强,深入性也需要持续挖掘。 蒋梦菲:⒈针对某一活动区的现有材料或幼儿游戏的“新亮点”,和幼儿一起展开讨论,在师幼共同出谋划策中,引发新的游戏材料。⒉合理放置:在通过师幼共同制作和收集游戏材料之后,让幼儿将其合理放置于各区域中,这里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陈海珍:什么是玩的有效,首先这个内容是孩子感兴趣的,是孩子自己想玩的,如何持续的玩下去,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发现问题,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再原来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意的玩法。 陆铭洲:“活动区的创设”目的就是要为幼儿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创设包含问题的游戏情境。问题要有一定挑战性,同时又是幼儿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把活动区创设成一个有真实问题需要幼儿解决的游戏情境,它原本应该具有的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作用就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总结:教师的细致观察和有效支持对幼儿持续探究、深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大家的探讨,我们发现了材料投放的基本模式和教师支持策略有以下几点:第一阶段:不提要求自由玩;第二阶段遇到困难搭支架;第三阶段发挥创造玩,通过引导幼儿在主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情境中解决问题,做事的计划性、坚持性、专注力等。 四、交流研讨 五、总结经验、布置下阶段活动内容 主持人:通过本次教研活动,大家明晰了区域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从幼儿发展目标入手,以幼儿关键经验为生长点,坚持预设与生成并重,教师与幼儿双主体的构建思路。跬步行千里,滴水汇汪洋,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积攒点滴收获,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幼儿的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