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班本化课程实施,促进教师经验互学,2025年6月19日中午,滨江幼儿园争流工作室在二楼会议室开展“班本活动实践成果展示2”专题研修活动。教师们围绕“江舟课题”“科探区游戏”“种植活动”三大主题,通过课程故事分享与深度研讨,呈现幼儿探究学习轨迹,共话课程优化策略。
在集体交流环节,各班级教师以生动案例展现班本活动的实践亮点。小2班陆铭洲老师带来《鲟趣长江》课程,孩子们通过绘制环保宣传画、组织亲子江边垃圾清理等活动,从了解中华鲟生存现状到践行生态保护,萌发对家乡的责任意识;郑倩雯老师的《江舟趣探》则通过多媒体展示、浮力实验、亲子造船赛等环节,让幼儿在探秘船只结构与原理的过程中,实现科学认知与创造力的双重发展。小3班聚焦科学探究,蒋梦菲老师的《探秘光影》中,幼儿通过“踩影子”“画影子”等游戏,发现光与物体的互动关系;朱依婷老师的《扑通!小池塘里的沉浮实验室》则借助石头、树叶、海绵等材料升级实验,引导幼儿逐步理解重量、吸水性对沉浮的影响。小4班卢怡然与韩颖洁老师带来的白菜种植课程,从播种观察到色素实验、拓印创作,再到品尝白菜美食,将劳动教育、科学探究与艺术表达有机融合。中6班的种植活动颇具特色,慕万玲老师的《黄瓜与番茄的种植之旅》记录了幼儿从播种到收获的喜悦,钱盈池老师的《番茄“掉下”之后》则以番茄意外掉落为契机,带领幼儿通过对比实验探索“番茄红素”的变色秘密,展现科学探究的生成性魅力。
小组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如何基于幼儿最近发展区调整活动目标”“如何通过家园合作丰富资源”等问题展开头脑风暴。针对小2班江舟课程中家长提供造船材料的案例,老师们提炼出“资源清单共享”策略;结合小4班种植活动中家长参与亲子品尝的经验,形成“家园任务共同体”实施路径。针对“预设与生成平衡”的困惑,中6班教师分享了番茄掉落事件的生成式引导经验,强调教师需敏锐捕捉幼儿兴趣点,在动态调整中推进课程。
此次研修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互学互鉴的平台,更通过真实课程故事的剖析,明晰了班本化课程“以幼儿为中心”的实施路径。教师们将以此次成果展示为新起点,继续深耕班本课程实践,让教育回归生活,助力幼儿在探究中快乐成长。




